当前位置:
编号:549743
关节病服膏方效果佳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3日 新民晚报 2012.12.03
    

    上世纪70年代,临床医生在关节病的中西医结合领域开始研究以蛇制剂为主联合小剂量西药的治疗方案,通过采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以及优化组方等方法不断探索,如今其疗效显著,已得到广大病患的认可和推崇。其中,在以蛇制剂为主的内服中医膏方的组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药内服膏方因药物含量高、生物利用度高、疗效显著以及服用方便等特点,深受患者青睐。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学属于“痹症”、“尪痹”范畴,类风关是一种常见的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伴骨质破坏为主要特征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复杂。

    病例:58岁的杨女士患类风湿关节炎5年,反复发作,近来发作较之前加重,双手指、腕关节及下肢关节酸胀肿痛,活动障碍,清晨起床时关节僵硬,伴头昏乏力,食欲不佳。舌淡暗,瘦小,苔少,脉沉迟,同时结合西医化验检查结果,拟方制川草乌、淡桂枝、炒白芍、乌梢蛇、蜈蚣等廿多味中药材加减配伍。
, 百拇医药
    解读:杨女士痹证日久,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阻闭络脉,可导致关节肿大、变形、僵硬、屈伸不利等严重证候。此时病情错综复杂,常常缠绵难愈,若致四肢残疾将丧失生活能力。对此常多法兼施,既以常法为则,又以补气血、益肾元、化瘀血、祛痰浊、搜风剔络等法联合使用,而且认为在使用虫类药物时,量宜稍大,疗程要长,中病(注:中医术语,即疾病大体已去)后守方巩固。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和血中尿酸结晶而引起的组织损伤性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和由此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性肾脏及代谢障碍病变等多种病症,以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为多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营养及膳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

    病例:年过半百的朱先生痛风6年,每年发2-3次,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嗜食肥甘,腹形肥胖,肢软无力,虚汗频频,胃脘易胀,性急易怒,面红目赤,口苦,大便偏干,小便短赤。舌红,苔薄,脉弦细。血脂、血黏度、血尿酸均高于正常值。拟方炙黄芪、潞党参、焦白术、地龙等近三十多味中药材加减配伍。
, 百拇医药
    解读:痛风的病因病机由嗜食膏粱厚味,脏腑运化功能渐衰,浊毒不能及时清泄,瘀滞于脏腑经络关节而成。因此本病应属本虚标实之证,脾失健运,肾乏气化为病之本,浊毒留滞,瘀阻关节为病之标,故当健脾益肾、清泄湿浊治其本,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其标。佐以清火平肝。在内服膏方的同时,患者应限制膏粱厚味,忌酒、咖啡、海鲜、动物内脏,饮食宜清淡。多喝水,碱化尿液,以增加尿酸浊毒的排泄。减肥,保持适宜体重。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原因未明的全身性免疫病,其病变特征为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及韧带的炎症和骨化。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16岁-25岁,男:女约为10:1,起病隐匿、进展慢、破坏性强。

    病例:刚过而立之年的王先生,从2002年起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左侧髋关节疼痛,活动后减轻,服用芬必得后疼痛缓解。如今双侧髋关节、腰脊、胸肋疼痛,活动及劳累后加重,翻身、弯腰及双下肢外展皆受限,侧卧不能,清晨起床后口干欲饮,无明显恶寒发热。舌淡红,苔根部薄黄略腻,脉沉细滑。查体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拟方骨碎补、金狗脊、乌梢蛇、地鳖虫等廿多味中药材加减配伍。

    解读:强直性脊柱炎系肾督阳虚,外邪深侵而致,治以补肾强督,通利关节,壮骨舒筋。王先生正处于青壮年,根据其湿热体征和临床表现,不宜使用温热性药物。同时需加强功能锻炼。

    何东仪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