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694707
心情愉悦胃肠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23日 新民晚报 2013.09.23
    

    ◆黄萌高

    在日常生活中想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情绪低落、精神委靡时,茶饭不思;情绪高涨,心情愉快时,食欲倍增。所以,胃肠道作为人体的消化器官,它的功能改变与人的心理、情绪息息相关。两句老话“愁肠百结食难下”、“心情喜悦胃口开”自有它的道理。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生理上说,人体的脏器活动是在自主神经亦即植物神经的调节支配下进行的,胃肠器官也是如此。自主神经最终都会受到大脑最高级中枢的控制。所以作为大脑中枢的反应,情绪的变化,必然会通过自主神经的影响,而反应到胃肠上来。人体胃肠道所拥有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所以,胃肠道是人体中最大的“情绪器官”,它的消化功能必会随着情绪波动而出现“情绪化”反应。众多能够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刺激,如心理压力过重、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都可能导致胃肠功能异常,出现食欲下降、上腹不适、饱胀、嗳气、恶心、便秘或泄泻等,临床上最多见的莫过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

    不要以为心理精神因素只涉及功能性胃肠病,实际上还关系到几乎所有的实质性胃肠疾病。例如,(1)消化性溃疡发生与生活中的紧张事件密切相关,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溃疡病;溃疡愈合后在遭受精神应激时,容易复发或发生并发症。(2)胃-食管反流病是缘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和食管清除能力降低,而这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较高相关性,另外焦虑抑郁会延长食管黏膜的酸暴露。(3)心理应激会通过一系列的神经免疫机制,造成肠黏膜的免疫炎症反应,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此类例子多多。

    社会错杂,家庭琐碎,烦心之事,人所难免。当下社会竞争剧烈,生活节奏加快,或前景预期不明,使人焦虑困惑、躯体疲惫,职场人士尤为难免,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今天,慢性胃肠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精神心理显然是个重要因素。所以,若要胃肠安,心情须平和、愉悦,万事想得通看得穿、拿得起放得下,一颗快乐的心是焦虑和抑郁情绪的良药。

    中医对胃肠病治疗的特点就是注重人的心理因素,只有“心神安宁”“肝气疏达”才能“脾升胃降”“气得上下,五脏安定”,所以一些治则,如养心健脾、疏肝和胃、和胃降逆、辛开苦降等治则无非就是安定心绪,最终调整的是自主神经,使胃肠安和。而西医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要求我们对胃肠病的认识不局限于“就胃论胃”“就肠论肠”上。当一些慢性胃肠病在使用抗菌素、质子泵抑制剂、肠道益生菌等仍难满意时,中医的辨证施治,心理的调节,或者适量的抗焦虑抑郁剂往往会使困难的治疗有了峰回路转。

    (作者为上海曙光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