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秋季 > 悲秋
编号:13352599
人到暮年不“悲秋”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4日 保健时报 第1029期
     暮年总会如期而至。对于暮年,古代一些文人看到秋天那凋零的落叶,感叹岁月的易逝和机体的衰老,心中多有伤感和悲观之气,写下了不少关于“悲秋”的文字。

    人进入暮年后究竟应该保持怎样的精神状态,历史上的智者留下了很好的训诫。孔老夫子训斥前来问他“死亡问题”的学生说:“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不懂得生,怎懂得死。苏东坡文艺气息极浓,也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锐气,想在盛年之后“西北望,射天狼”。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人更是常见。我有个战友名叫万良顺,2012年73岁时突发奇想,做起创客来。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他创作了短篇和中篇小说数十部,诗歌100多首,还有不少的散文,且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不错的水准。最近他出版了一部题为《小城恩仇》的小说集。万良顺对我说,他还要抓紧时间继续写下去,活一天就要创作一天。

    古稀老人致力于文学创作,其意义显然超出了作品本身,它昭示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健康的养生方式。万良顺在一篇散文里这样写道:人到暮年,讲究养生是必要的。但健康、积极的养生,不是单单关注吃,还要重视动。动有两种,一种是动身体,一种是动脑子。有写作能力的人,发挥自己的特长,写点东西,敲敲键盘,既动脑,又动手,身体和脑子互动,不失为一种健身的好办法,久久为之,定有益处。人都是要老的,当然也都是要死的,这是自然规律。不必哀叹岁月的无情,不必害怕更加衰老的来日,也不必恐惧死亡的那一天。只要活一天,就要把日子过得精彩些。, 百拇医药(刘新权(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