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植物神经系统疾病 > 直立性低血压
编号:13353823
老年人要防体位性低血压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3日 保健时报 第1093期
     80 多岁的刘先生患高血压病已经30 多年了,每天早晨按时服用降压药、量血压是他的必修课,多年来血压一直稳定在130/70 毫米汞柱左右。最近,刘先生时常感到头昏,躺在床上休息片刻就会好转,他也没太在意。这天午饭后,他起身准备上洗手间,突然眼前发黑,急忙坐在身旁椅子上,过了10 多分钟才缓过来,但仍头昏不止,再一看裤子,小便也失禁了。刘先生的家人立刻拨打“120”。送医途中,测得刘先生血压70/40 毫米汞柱,到医院后再测血压升至120/60 毫米汞柱,这时他的头昏已经好转……经过接诊医生的仔细诊查,刘先生这次发病是“体位性低血压”惹的祸。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65 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50%。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系统逐渐硬化,大血管弹性纤维也会减少,交感神经增强,可使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升高。长期偏高的血压,不仅损害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处)的敏感度,还会影响血管和心室的顺应性。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以后,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此外,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力较差,可能与其心室舒张期充盈障碍有关。因此,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或口服液体不足,或服用降压药及利尿药以后,以及平时活动少和长期卧床的患者,起身站立后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 百拇医药
    体位性低血压危害较大,反复低血压可引起大脑、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导致脏器功能快速减退,严重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摔倒,易造成脑梗死、骨折、颅脑损伤,甚至直接危及生命。

    一般情况下,当体位突然变化、服用降压药后或夜间排尿后出现以下症状时需及时就诊:自测直立时血压偏低,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晕厥。在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需要立刻将患者安置在空气流通处,或将头放低,松解衣领,适当保温,患者一般会很快苏醒,苏醒后需尽快就医。发作持续时间较长而神志不清的患者需要立即就诊,在医生帮助下查找引起低血压的原因、评估因低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同时给予适当治疗。

    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相关药物,如降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安定等镇静剂、抗肾上腺素药等。如因相关疾病应用此类药物的患者,最好自行监测血压,如发现多次血压偏低,需要就诊,在医师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服药后不要突然站起,最好静卧1~2 小时,站立后如有头晕感觉,应继续卧床休息。夜间起床大小便也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大量出汗、热水浴、腹泻、感冒、饮酒等,都是体位性低血压的诱因,应该注意避免。清晨起床时须多加小心。

    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长期卧床的患者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站立时动作应缓慢,在站立前先做准备动作,即做些轻微的四肢活动,也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升高血压,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带来的不良后果。症状不明显的低血压患者一般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治疗,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适当注意营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即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功能。对于症状明显或影响正常生活的低血压患者,要及时到医院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百拇医药(张洪军(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