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可用“强制法”
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通教授提出,要积极引进新兴的脑卒中康复技术。20世纪后期,神经康复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新技术的出现既是对传统康复技术的补充,更是对一些传统经典神经发育理论的挑战。
强制性运动疗法又称强制性治疗,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基于动物试验和神经心理学成果而形成的一种新兴康复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限制健康一侧的上肢,达到强制使用和强化训练患肢的目的。研究表明,这种方法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脑卒中患者中约有半数留有运动残疾,许多患者上肢单侧明显留有功能障碍。
强制性运动疗法就是强化训练患侧上肢和用吊带限制对侧健康肢体的使用,除了每天半小时的日常训练以外,要用吊带限制健侧的肢体在所有清醒的时间使用,这样可以明显改善上肢功能。这种方法突破了原有的发病后半年以上恢复的几率很小的传统概念。它不但在家中可以实施,而且很容易在社区康复机构推广。
同时,这一方法突破了传统运动疗法的观念。因为脑卒中造成的中枢神经损伤都有一种休克现象,随着时间的延长,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所以,患者在脑卒中1年后实施强制性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另外还有运动再学习方法,它主要用于中枢性瘫痪病人的运动功能训练。偏瘫病人的功能恢复主要依靠脑的可塑性,重新获得运动能力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需要随时随地在各种环境下通过不断地重复练习来获得。
这一方法需要患者把训练内容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因为患者每天在医院训练室的治疗时间可能只有1个~2个小时。他在这段时间学习了正确的姿势、正确的运动况至和运动模式。但如果患者不能将训练内容带到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应用学到的动作,还是按照自己习惯的错误方式,训练效果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例如,肢体位置的摆放,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时可以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保持正确的姿势,在病房里或在家中,坐轮椅、进餐、沐浴、转移时,如果没有按照正确的姿势摆放自己的肢体,康复训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每天24小时严格按照正确姿势摆放体位,才能起到康复效果。, 百拇医药(本报特约记者 陈亚伟)
强制性运动疗法又称强制性治疗,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基于动物试验和神经心理学成果而形成的一种新兴康复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限制健康一侧的上肢,达到强制使用和强化训练患肢的目的。研究表明,这种方法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脑卒中患者中约有半数留有运动残疾,许多患者上肢单侧明显留有功能障碍。
强制性运动疗法就是强化训练患侧上肢和用吊带限制对侧健康肢体的使用,除了每天半小时的日常训练以外,要用吊带限制健侧的肢体在所有清醒的时间使用,这样可以明显改善上肢功能。这种方法突破了原有的发病后半年以上恢复的几率很小的传统概念。它不但在家中可以实施,而且很容易在社区康复机构推广。
同时,这一方法突破了传统运动疗法的观念。因为脑卒中造成的中枢神经损伤都有一种休克现象,随着时间的延长,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所以,患者在脑卒中1年后实施强制性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另外还有运动再学习方法,它主要用于中枢性瘫痪病人的运动功能训练。偏瘫病人的功能恢复主要依靠脑的可塑性,重新获得运动能力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需要随时随地在各种环境下通过不断地重复练习来获得。
这一方法需要患者把训练内容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因为患者每天在医院训练室的治疗时间可能只有1个~2个小时。他在这段时间学习了正确的姿势、正确的运动况至和运动模式。但如果患者不能将训练内容带到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应用学到的动作,还是按照自己习惯的错误方式,训练效果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例如,肢体位置的摆放,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时可以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保持正确的姿势,在病房里或在家中,坐轮椅、进餐、沐浴、转移时,如果没有按照正确的姿势摆放自己的肢体,康复训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每天24小时严格按照正确姿势摆放体位,才能起到康复效果。, 百拇医药(本报特约记者 陈亚伟)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康复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