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家庭医生
编号:17064
靶向新药“瞄准”晚期胃癌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4日 生命时报 2015.08.04
     中国是胃癌高发区,全球约41%的胃癌患者在中国。胃癌的致病原因复杂,包括生活饮食、宿主基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公众普遍缺乏做胃镜筛查胃癌的意识,加之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致使60%~80%的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到了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20%。此外,传统的胃癌治疗手段并不能完全满足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需要,尤其是在标准化治疗失败后,由于缺乏有循证依据的治疗药物,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获益还不到12个月。

    晚期胃癌患者的曙光

    晚期胃癌大多失去了手术完全切除病灶的机会,临床上应该进行系统治疗。晚期胃癌一线化疗的重要地位早已确定,传统化疗比最佳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存期。

    近年来,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应用在一些实体瘤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命。由于肿瘤的生长需要血液提供营养,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关键,如果没有血管提供氧气和养料,肿瘤就会被“饿”死。鉴于此,抗肿瘤血管靶向治疗为晚期胃癌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靶向药物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阿帕替尼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酪氨酸激酶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的生成,最终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阿帕替尼是目前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唯一被证实有效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能显著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作为口服药物,阿帕替尼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山东省某医院的一位患者在接受胃癌手术2年后,发现卵巢转移。在接受转移灶切除的6个月后,由于未进行抗肿瘤治疗,随之出现肠梗阻、胃癌腹腔广泛播散转移,严重威胁生存。在结肠造瘘术后的三线治疗中及时使用阿帕替尼单药靶向治疗,治疗期间疗效确凿,安全性良好。治疗后该患者的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半年多以来,患者基本恢复了正常生活。

    作为抗肿瘤血管生成剂,阿帕替尼未来还要进行胃癌领域的深入研究,探索其在晚期胃癌治疗中从三线提到二线甚至一线的可行性;另外,在肝癌、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领域的研究也在临床试验中。▲ (刘 嘉), http://www.100md.com(刘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