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09.08
编号:24959
铲除校园欺凌这颗毒瘤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8日 生命时报 2017.09.08
     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是重要诱发因素,专家呼吁,国家应尽快立法专家呼吁

    铲除校园欺凌这颗毒瘤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重庆市科技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 汤永隆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测评系主任 迟毓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方 奕

    本报记者 田 飞

    继去年中关村二小欺凌事件,近日,北京延庆二中男生受同学欺辱视频引爆网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调查显示,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难题。

    校园里的暴力阴影

    校园欺凌也叫霸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其定义为“同伴间的暴力”,包括在身体、言语、人际关系等方面对被欺凌者造成伤害。近年,该类事件屡见不鲜,甚至造成儿童死亡。2015年6月29日,重庆初二男生放学途中被围殴,经抢救无效死亡。学校附近餐厅工作人员回忆,男生曾两三次冲出殴打人群,但被抓回来继续打,“因为学校附近经常出现学生打架的事,大家都习惯了,谁也没想到会出人命。”
, 百拇医药
    201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全球18个国家10余万名青少年进行的调查显示,2/3青少年遭受过欺凌,1/3认为被欺凌是正常的。被欺凌人群中,40%以上因害怕或羞耻没有告诉任何人;1/4不知道应该告诉谁。在我国,校园欺凌也是很多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梦魇。中国人民大学追踪调查显示,语言欺凌占49.6%,社交欺凌占37.7%,身体欺凌占19.1%,网络欺凌占14.5%。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重庆市科技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汤永隆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我国校园欺凌有三大特点:1.周期性、季节性。下半年发生率高于上半年,开学季、毕业季及节假日是学生宣泄压力的高峰期,也是校园欺凌高发时段。2.地域性。中南大学发布的《全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校园欺凌呈现“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分布形态。中部地区的河南、山东作为考试大省,学生压力大,校园欺凌发生率最高(46.23%)。教学楼、寝室、食堂、操场等是高发地点。3.性别差异。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欺凌者大多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且以男生居多。事实上,女生、成绩好、家庭背景好的加害者比例更高。汤永隆表示,这与学校体制有关。学习成绩是重要评价体系,也是老师、家长、学生的主要价值观来源。高压的学习环境,需要释放渠道,欺凌作为“减压方式”在学生中大行其道。
, 百拇医药
    为什么他们要欺负我

    校园欺凌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健康肌体上的一颗毒瘤,不断侵蚀扩散,让受害者遍体鳞伤。

    短期来说,受伤害孩子畏惧上学,成绩下降,伤势严重者还要住院或者休学。长期来看,一方面,受害者生活在暴力阴影中,性格变得沉默寡言、孤僻古怪,有的学生因无法承受压力而自杀。另一方面,欺凌行为给他们造成不良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令其从受害者转变为施暴者。成年后,他们可能会侵害弱者,甚至虐待家人、进行抢劫。对施暴者而言,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被校园欺凌的阴霾所笼罩,究其原因,主要受个人和外部因素双重影响。

    从个人方面看有两点因素:1.外表。调查显示,偏胖和偏瘦学生遭校园暴力侵害风险高于体重正常者。汤永隆表示,“美即正义”的观念在学生中广为流行,如果某个学生有身体缺陷会被无限放大。
, http://www.100md.com
    2.性格。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测评系主任迟毓凯表示,三类性格孩子特别容易成为被欺负对象,一是懦弱,他们在被欺负时通常默默承受、不反抗。二是暴躁,这些孩子情绪易激动,喜欢奚落或嘲笑他人,人际关系和成绩较差。三是不合群,欺凌者会分辨出不合群或者因身体因素受到孤立的孩子。他们挑“软柿子”捏:先欺负一下试试,如果受害儿童不反抗或者没什么后果,留着慢慢欺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方奕表示,社会环境是导致校园欺凌发生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比如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宣扬打、淹、烤等暴力行为,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城管暴力执法,为校园暴力提供了恶劣示范。另外,家长缺乏对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新型教育理念的学习与认知,孩子小的时候遭到拒绝、虐待,长大后也容易被欺负。打工潮的出现,很多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脆弱、叛逆等心理,也是被欺凌的根源。学校、老师没有引起重视,只从表面上按照校规处理,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对校园欺凌说“不”
, http://www.100md.com
    避免法律惩戒落空、家庭和社会管教断层,需要多方合力,对校园欺凌说“不”。

    健全法律。方奕表示,国家需要建立明确、可操作的专项规定。比如,美国联邦政府成立“联邦预防欺凌委员会”,49个州发布反校园欺凌法,对校园欺凌行为加强刑事处罚。

    倡导正向价值观。媒体应宣扬真善美,抵制暴力内容。否则,孩子受到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书报等影响,会形成以暴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学校、老师齐发力。方奕认为,校园欺凌问题上,老师起着关键作用。老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讲述校园欺凌的危害,一方面能让学生们学会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对施暴者起到警示作用。欺凌事件发生后,按照程序处理,不应因担心影响个人发展而故意隐瞒。

    家长应为孩子撑起保护伞。如果孩子受到欺凌,首先,家长不能一味地教育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这可能让孩子误以为是自己的问题,陷入痛苦。其次,不能教育孩子以暴制暴,既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招致更强烈而持续的欺凌。最后,家长应注意态度,防止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可以主动了解事情真相,及时与学校和老师沟通,或者向相关部门求助。

    保护人身安全最重要。首先,遭遇欺凌时,想办法尽快走开。如果对方追逐,立刻跑向最近的人群。若实在不能避开,气势上不能软弱,传递出“我也不好惹”的信息。其次,如果已经被欺凌,先告诉父母,再向老师、学校或相关部门报告。最后,受欺凌后,克服畏惧,用自嘲或幽默等方式减轻不安心理,或者对信任的朋友倾诉。如果有必要,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http://www.100md.com(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