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8.30
编号:85807
“蓝天救援”品牌岂能盗用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30日 生命时报 2019.08.30
     近年来,多支民间救援机构在重大灾情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的佼佼者蓝天救援队,已在全国各个省份成立了品牌授权的救援组织。蓝天救援“名头”越叫越响,冒名山寨的“李鬼”也随之而来。有媒体近日报道,目前网络上有不少店家打着“蓝天救援”的旗号仿制、销售其服装、装备。对此北京蓝天救援队回应称,自己的品牌物品不会通过任何方式对非蓝天救援品牌组织或志愿者兜售。

    劣质产品刻意仿冒名牌,名称相同、包装相似、以假乱真,这样的恶劣行径一旦侵入公益领域,危害很大。最直接的是会败坏品牌口碑。任何一个公益品牌的建立都是多年扎实苦干、用心营造的结果。尤其公益救援机构并不通过广告“招揽”生意,救援服务也不会收取费用,品牌影响力全靠救援人员在灾害现场以生命和血汗换来。仿冒者用伪劣产品换取暴利,这样的行为会对蓝天救援的品牌美誉度和公信力产生极大损伤,已经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更重要的是还会损害公众利益。正是看中了蓝天救援的品牌保障,不少购买者才被山寨网点误导,选购了其销售的所谓“正品”。但仿冒产品难守质量的底线,必然埋下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公益救援品牌的口碑来之不易,关系到社会对民间公益力量的信心,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亟需各方用心呵护,斩断不良商家伸出的黑手。

    其一,品牌管理方要坚决维权。公益组织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己的品牌,对任何盗用牟利行为都要坚决反对、及时发声,向社会澄清事实,并准确揭露“李鬼”身份,协助监管部门打击仿冒行为,帮助公众避开山寨产品的损伤。目前,蓝天救援队已经和几家网络销售平台进行协商,部分平台非常理解和支持蓝天救援队的维权举动,并将所售侵权商品下架。

    其二,市场监管者要严管严打。监管部门要发力,建立起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下决心治理侵权行为。加大对恶意仿冒者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执法部门应将监管覆盖制假售假的每一个环节。对生产和销售伪劣救援产品的组织、个人及时查处,严厉处罚。

    其三,购买者要提高防骗意识。公众应主动接受公益救援机构和监管部门发出的预警信息,提升自身辨别能力,不要看到某些网店宣传页面上钩挂了某个知名品牌,就想当然的认为产品质量有人背书,可以放心大胆的下单。不妨在购买前多方搜集信息,特别要查看公益救援组织、相关监管部门的官方网站,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发现有网店售假,要第一时间举报,切不可一骂了之,否则就是对侵权者的纵容。▲, 百拇医药(艾 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