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8.28
编号:88242
心脏的意外可防可控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28日 生命时报 2020.08.28
     谢园,那个善于演绎“段子”的著名演员谢幕了。

    又是“意外”突发心脏病。之前太多个案,说相声的侯耀文、唱“三宝”的布仁巴雅尔……名单可排一大串。

    偶然事件的发生,包含着必然因素的积累。据说,谢园在去世的当天凌晨2点还在拍戏。实际上,以当下的医学科学认知,心脑血管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防可控的,起码是在很大程度上可预见、延缓、减轻并“延年益寿”的。一些受过“高等教育”并有足够经济基础、生活条件优越、医疗资源也很方便的“成功人士”,为什么却时常“心脏意外”呢?

    如果假设人生是一件产品,决定产品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不外乎“出厂质量”(遗传、胚胎发育等先天因素)、“使用方式”(是否使用环境严苛或粗暴操作)、“保养维护”(定期检查重要部件,并适时维修一些可能由小渐大的隐患问题)。

    冠心病、脑血栓、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是动脉硬化。引起并促进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因素,除了年龄、性别和遗传等不可调节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以及吸烟等这些已经明确的“心血管独立危险因素”。近些年来,高尿酸、高半胱氨酸血症等因素也逐渐受到重视。而以上这些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适当的药物干预来控制,从而减缓动脉硬化,进而预防或延缓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

    欧阳修说:“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单纯追求长寿并没有太大意义,但英年早逝,既是个人不幸,亦令家庭痛苦,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的损失。突发意外后,寄希望于医疗的挽救,往往力之有所不及。只有平时从生活方式管理开始,对自己“生命产品”的使用适当注意,适时“维修保养”,才能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地感受生命的精彩。▲, http://www.100md.com(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史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