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12.15
编号:87188
好教育是先立志后成才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15日 生命时报 2020.12.15
     人生起步阶段,不是比学了多少东西,也不是给多高的起点

    好教育是先立志后成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王昌乐

    三国时的诸葛亮是大家熟知的人物,他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忠义的楷模,更是教子的典范。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晚年诸葛亮得子诸葛瞻,甚是喜爱,为教育儿子,便写下了流传后世的《诫子书》。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短短86个字,却体现了诸葛亮教育子女的智慧。其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核心,即树立远大志向,养成淡泊节俭的美德,形成宁静温厚的品格。这个观念,需要现代家庭借鉴。

    人无志不立。孔子总结自己的一生时,提到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15岁时,已将“学以成仁”作为终生志向,因此才成就伟大人生。在孩子的人生起步阶段,家长要做的不是一定要让孩子学多少知识,也不是给多高的起点,更不是学更多才艺,而是要让其树立志向。这就像大树有根一样,为一生奠定做人的根基。确立孩子的志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是通过培养其兴趣爱好,逐渐发现和确立人生志趣;二是丰富孩子的生活实践,积极寻找人生方向。

    人无淡泊不光明。现在的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追求的东西逐渐增多,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成了家长爱孩子的体现,导致很多孩子沉溺在物质娱乐的享受中。诸葛亮在教子过程中,以“淡泊”作为人生追求,“淡泊”即是减少物质的过多欲求,增加人生精神趣味。教育子女,应多从“淡泊”出发。想养成“淡泊”之风,关键在家庭风气。建议父母以身作则,日常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爱惜食物衣物。同时,减少过度攀比,衣物整洁、舒适、得体即可。另外,倡导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从中发展乐趣,而不是只带孩子去商场、游乐园等娱乐场所体验“物质快乐”。

    人无宁静不足致远。没有宁静之美,就没有温厚之品。《礼记·经解》中曰:“温柔敦厚,诗教也。”意思是说,诗歌可以培养孩子温柔敦厚的性格。孩子可以从小读一读《诗经》,对今后良好性格养成很有帮助。在今天看来,宁静还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专注力恰恰是建立任何事业的重要基础。请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这样诵读经典:1.购买带有拼音、比较权威的经典版本书籍;2.用指读法,即手点着字,一句一字读。也可用跟读法,父母读一句,孩子跟一句;3.贵在坚持,每天坚持诵读30分钟左右。▲

    (本文指导老师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梁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