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12.15
编号:87191
青少年性健康,“缺课”很严重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15日 生命时报 2020.12.15
     受访专家:中国性学会青少年专委会委员、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 黄莉莉

    本报记者 高 阳

    青少年发育逐渐成熟,性心理随之发生变化,对异性充满好奇心,很容易出现性冲动和性需求。近日,我国《实用预防医学》杂志刊载一项调查发现,北京市未婚青少年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社会应引起重视。

    为了解北京市15~24岁未婚青少年高危性行为情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于2015年9月~2016年7月开展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来自“北京市青少年生殖健康综合防治试点项目”,其中城市青少年占55.8%,农村青少年占44.2%,人群以大学生居多,占79%,流动青少年占21%。结果显示,北京市未婚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为16.3%。而在有性行为的青少年中,发生过不安全避孕、意外妊娠、多性伴侣等性行为的青少年高达51.1%。

    从人群特征看,男性青少年、大学生群体、城市青少年和无恋爱对象的青少年,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研究者指出,首次性行为年龄小于18岁,是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青少年由于身心发育不成熟、生殖健康知识匮乏、易冲动,发生性行为时往往缺乏自我保护。
, 百拇医药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专委会委员、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黄莉莉表示,青少年时期是身心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大多处于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转折点,如外出求学、打工等,是易发生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一方面,生殖系统逐渐发育和成熟,产生性需求并具备生育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从小缺乏性教育,安全性行为知识严重匮乏。若不进行正确引导,青少年易发生非意愿妊娠、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等问题,将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殖健康,还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具体而言,不安全性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1.不使用或未正确使用安全套。性爱时全程都戴安全套,是对双方负责任的表现。虽然安全套不能100%预防性病和艾滋病,但只要正确使用,大部分都可以预防。不带套意味着双方有较多的体液交换,疾病传播风险较高。

    2.多性伴侣。频繁更换性伴侣或在同一时间内有多个性伴侣,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几率将增加几倍或十几倍,尤其是在不戴安全套的情况下与陌生性伴侣发生性行为,感染梅毒、淋病和艾滋病等疾病的风险更大。
, 百拇医药
    3.不安全避孕。大多数青少年严重缺乏避孕知识,发生性行为时没有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例如,利用所谓的“安全期”和体外射精避孕,这两种方法平均失败率在30%左右。另外,紧急避孕药很容易导致月经周期紊乱,不能作为常规避孕方式,只是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青少年亟需加强相关健康教育。”黄莉莉建议,中小学、高校和社区应加强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使青少年学会用安全的方法释放性需求,推迟首次性行为年龄,进而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意外妊娠的青少年,学校和医院要及时给予关爱,帮助青少年最大程度地避免意外妊娠再次发生;对于多性伴侣的青少年,应加强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教育,帮他们树立家庭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黄莉莉强调,青少年、家长、学校和社会都不要回避性教育,要主动学习有关知识,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使他们为了自身健康,主动杜绝不安全性行为。

    “每一次不安全性行为后的堕胎、紧急避孕,都是对身体和情感的伤害。”黄莉莉表示,安全、没有后顾之忧的性爱才是愉悦的性行为。她还提醒,发生性行为前去体检,是对双方都负责的表现。若已经发生了高危性行为,应该及时补救。例如,及时清洗生殖器官,如果局部有伤口破损,还要进行消毒,降低疾病发生率。如果怀疑感染艾滋病病毒,应该及时服用阻断药物,在发生高危性行为的72小时内服用效果最好,可以大幅度降低艾滋病感染几率。服药一段时间后,要去医院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查,一旦发现感染艾滋病,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能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百拇医药(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