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2.02
编号:90877
有类心脏病善于“潜伏”
http://www.100md.com 2021年2月2日 生命时报 2021.02.02
     有类心脏病善于“潜伏”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田 庄 □何 山

    有些心脏病虽然少见,临床表现也缺乏特异性,但却很要命,比如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

    淀粉样变是一个病理诊断,此诊断的命名是因为最初发现组织中沉积的物质与淀粉相似,后续研究发现该物质又不属于糖类,而属于蛋白质。淀粉样物质的分类有三十多种,常见的包括轻链、转甲状腺素蛋白(TTR)等。TTR很容易成为淀粉样物质沉积于全身多个部位,即导致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通过对2000~2019年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30例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这种病多由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引起,心脏受累明确,但症状不突出,在无有效药物干预下总体预后差。发病年龄多在45岁,近八成为男性,常有相关家族史,从症状发作至确诊约为30个月。患者首发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腹泻 、体位性低血压和气短。该病的诊断金标准是组织活检+前体蛋白鉴定,磷酸基示踪剂的核素检查可部分替代组织活检。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几乎可累及所有心血管结构,包括传导系统、心房、心室肌、瓣膜组织以及冠状动脉和大动脉。主要表现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运动时会出现呼吸困难,一些人主要呈现为右侧心衰症状,如下肢水肿和腹水。除累及心脏外,还可出现腕管综合征和椎管狭窄。

    此次研究发现,当患者超声心动图出现对称性左心室肥厚伴有心肌颗粒样强回声、舒张功能障碍以及少量心包积液等情况时,要考虑淀粉样变心肌病的可能。此外,结合心电图低电压特征也有助于鉴别。▲, http://www.100md.com(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