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4007
中国古人给孩子穿“痘衣”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16日 生命时报 2021.03.16
     中国古人给孩子穿“痘衣”

    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研究院 张 迪 □张建兰

    “小孩穿上百家衣,神鬼百怪不敢欺”,这是我国民间俗语,说的是向邻居们要来零碎布帛,拼合缝制成“百家衣”让小孩穿上,意在得百家之福,少病少灾。虽然此民俗没有科学依据,但“痘衣法”却成为疫苗的雏形。

    “痘衣法”是指取天花患儿的贴身内衣,给健康未出痘的小孩穿两三天,能达到种痘目的。但这种方法成功率很低,还可能会感染死亡,颇有“以毒攻毒”的意味,但其已包涵近代免疫学的基本理念。

    在与天花抗争的漫长岁月中,我国古代除了发明“痘衣法”,还创造了痘浆法(即挑破天花患儿的痘疱,取出痘浆,塞入接种小儿的鼻孔)、水苗法(将痘痂磨粉,用净水调湿裹入棉花里,再塞进接种小儿鼻孔)和旱苗法(取天花患儿痘痂,阴干研磨成粉,用银管吹入鼻孔)。经过一次次更新迭代,种痘从直接接触发展为采用较为安全的痘痂,但此时取于患儿身上的痘痂还是属于较为原始的“时苗”范畴,毒性不稳定,易导致感染且无法减毒,也无法传代保存。

    基于此,古人长期摸索,完成了“时苗”向“熟苗”转变。此后,“丹苗”出世,免疫成功率极高,广为流传,颇具盛名,后人称为“太平痘苗”,这是中国最早的人痘接种术。

    起于中国的人痘术在17世纪末18世纪上半叶期间传到俄罗斯、日本、朝鲜、土耳其,后传至英国,并在西欧得到传播和发展,启发了牛痘法的发明者爱德华·詹纳。中国人痘接种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疫苗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