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1525
尿常规筛查早期肾病
http://www.100md.com 2021年4月13日 生命时报 2021.04.13
     根据《中国肾脏病年度报告2019》发布的调查结果,慢性肾病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中国成人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为10.8%,是继肿瘤、心血管、糖尿病后患病率排在第四的疾病。但很多人对此不当回事,觉得“我每年验血、查肾功能都正常,肯定没事。”其实,肾脏的代偿能力很强,要想早期发现肾病,最基础的尿常规检查一定不能省。

    和其他疾病不同的是,慢性肾病起病隐匿,症状发展缓慢,不容易注意到,一般肾脏受损超过50%时,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知晓率很低,仅有12.5%。患者等到出现水肿、血压升高、贫血、胃口不好等不适再去医院检查时,往往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如何才能更早发现自己肾脏出问题了?很多人会想到肾功能检查。我们的肾脏功能有排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调节内分泌等,验血时的肌酐、血尿酸、尿素氮等指标可反映肾功能,其中肌酐的指标更稳定、准确,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最小。一般来说,肾小球滤过率受损超过50%,肌酐指标才会出现异常。不过,前面提到肾脏的代偿能力强大,且有两个肾脏,哪怕一个或两个肾脏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其功能仍可能是正常的。所以当肾脏结构发生了改变,更早是体现在尿液成分的变化上,比如蛋白尿、血尿、低比重尿、糖尿、氨基酸尿等,这些异常可在尿常规检查中被发现。因此,尿常规检查并不能因为它便宜,而觉得可有可无。尿检早期发现肾脏疾病简单易行,不可替代。

    一般来说,尿常规检查一年做一次即可。但对于家族中有慢性肾病患者,或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疾病,或长期需要服用药物,包括西药、中药、中成药,都属于慢性肾病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2次以上的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要想查得准,最好检查前的8小时内禁食禁水,头一天的晚餐清淡饮食,吃得太油腻可能导致尿酸出现一过性增高。如果晨起实在口渴,可喝点白开水,但不要超过100毫升,大量饮水可能导致尿液被稀释、比重过低,使结果不准确。做检查的前一天也不要进食红肉火龙果、红萝卜等有红色色素的食物,或服用利福平等会使尿液变红的药物,并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形成一过性蛋白尿。

    此外,做尿常规检查,最好取早晨的“第一泡尿”,也就是晨尿,这一泡尿已经在膀胱中存留了超过4~6小时,更能准确地反映泌尿系统是否健康。患者可以在家中提前准备好一个干净无菌的容器收纳尿液,如空的矿泉水瓶。体检当日一醒来,就去洗手间留取晨尿;注意取尿时尽量取中段尿,前段尿易受到分泌物、杂质的污染,并尽快带到医院送检,距离检查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因为若放置时间过长,细胞会溶解,影响检查结果。

    拿到体检报告后,发现尿常规检查结果中有异常指标,比如说有“+”号,不要过于惊慌,可到肾病专科就诊。医生会再次复查尿常规,排除之前检查结果不准确或一过性假阳性的情况,比如剧烈运动、发烧、过于消瘦等因素可能引起生理性蛋白尿,女性尿常规检查时正在月经期,也可能出现假血尿。此外,还会做肾功能检查,以排除继发性肾病,比如糖尿病、血管炎、红斑狼疮、痛风、过敏性紫癜、肝炎、肿瘤等。▲, 百拇医药(李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