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7.20
编号:93363
断骨增高源于一次意外
http://www.100md.com 2021年7月20日 生命时报 2021.07.20
     断骨增高源于一次意外

    南京大学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 闵凡祥

    在很多人看来,医学的进步是医学专家在医学理论指引下精细探索实验的结果,殊不知医学史上很多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进步来自各种“意外”。20世纪50年代,苏联乡村医生加夫里尔·阿布拉莫维奇·伊利扎洛夫(1921~1992年)意外发现骨伤患者断骨面可生成骨痂,并随后形成牵拉成骨技术,不仅改变了医学界对断骨愈合的认知,还为众多骨病患者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帮助他们过上正常生活。

    1921年6月15日,伊利扎洛夫出生于波兰的比亚沃维耶扎(今属白俄罗斯布雷斯特)一个贫困的犹太人移民家庭,成长于今阿塞拜疆的库萨雷区。1943年他从克里米亚医学院毕业,1944年被派遣到偏远的西伯利亚南部多尔戈夫卡地区(曾是沙皇及其家人的流放地)的一家乡村医院,成为一名基层医生,为当地居民提供包括牙科、内外科、妇科和儿科在内的全科医疗服务。随着二战结束,大量曾在东线与纳粹德军作战的苏联伤残士兵从前线撤回,被分配至各地医院接受治疗与康复帮助。他们中的许多患者因战争导致下肢严重损伤和畸形,经受着因感染、局部供血不足或稳定性不足导致的骨不连问题的折磨。伊利扎洛夫所在的医院接收了大量这样的病人。
, 百拇医药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医学界对骨折的治疗模式一直是先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再在其外部施加压力,保证断骨部位始终保持紧密接触,促进断骨有效愈合。伊利扎洛夫在其早期骨伤治疗中也严格遵守这一传统,并在修理摔坏的自行车车轮时获得灵感,探索研发出一种环形外固定加压支架。该支架形似两个或多个由螺纹杆连接在一起的自行车车轮组合,治疗时套穿于骨折肢体上,然后用钢针穿透骨断端,对断骨实施复位和固定。伊利扎洛夫支架的发明是骨伤病人的福音,不仅可使伤者免于开刀复位之苦,还能通过旋转贯穿于上下两端固定环之间的螺栓,调整其距离,对断骨接触面给予挤压,促进愈合。而且由于与身体连接的金属骨架承担了部分体重,伤者在康复过程中能够自由活动而不用担心断骨再次错位。

    伊利扎洛夫用这种外固定加压支架治愈了许多伤病员,但一次伤者对医嘱的误解,为伊利扎洛夫在骨科领域带来了更高的成就和影响力。1951年的一天,伊利扎洛夫给一位骨伤病人常规外固定加压治疗,并嘱咐他每天自己调整固定器上的螺栓给断骨处加压,而伤者误会了医嘱要求,每天进行反方向调节,结果使本应连接的断骨两端因持续的牵拉出现了一个2厘米宽的空隙。待到复诊时,伊利扎洛夫急忙对伤者断骨处进行X光检查,检查影像让他大为惊讶:因牵拉张力不能密切接触的断骨面长出了新的骨质。这引起伊利扎洛夫的极大兴趣,经过多次动物实验后,他得出一个革命性的结论:在一定外力的持续牵拉刺激下,骨折断骨面会不断生长出新骨质,填满断骨面间的空隙,直至断骨愈合。
, 百拇医药
    伊利扎洛夫大胆地将他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应用于那些长期骨不连伤者身上,治好了许多传统方法不能治愈的病人。其中,伊利扎洛夫对两位著名病人长期骨不连伤痛的成功治愈,使他的重大理论发现和新治疗技术名扬天下。一位是苏联跳高名将瓦莱里·布鲁梅尔。成名不久的他因一次摩托车事故导致胫骨骨折,虽在伤后三年接受了20次手术治疗,但其断骨一直未能有效愈合。使用伊利扎洛夫的方法后后,不仅成功治愈,还帮他解决了两腿3.5厘米的不等长问题。另一位是意大利著名记者、探险家卡洛·毛里。他因摔伤造成腿胫骨骨折,而骨不连问题导致10年都没有痊愈。1980年,他接受伊利扎洛夫的治疗,获得痊愈。1997年,伊利扎洛夫理论和技术被写进美国骨科学会编写的骨科教科书。1991年5月,该技术也经辽宁锦州中心医院骨外科引入中国,并被推广应用。

    由于伊利扎洛夫技术可以有效延长人的肢体长度,这使一些对自己身高不满意的成年人似乎看到了二次长高的希望,于是一些私人医疗机构出于谋利目的,将这一原本帮助病人解决病痛的技术,滥用于身体健全者身上,也称“断骨增高术”。尽管这一技术能圆矮人长高梦,但它终究是一项创伤手术,伴有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风险。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都已颁布相关法令,禁止运用这项技术帮助健全人增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