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4572
脱臼复位后,还要固定3~6周
http://www.100md.com 2021年8月31日 生命时报 2021.08.31
     脱臼复位后,还要固定3~6周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曹轶伦

    电视中,不少角色在脱臼后只要“高人”一拉一拽,便可恢复如初,马上就能活蹦乱跳。但实际上,脱臼后不仅不能随便拉拽,即使成功复位也要固定3~6周,患处更不能随意乱动。

    临床中,脱臼的学名是“关节脱位”,是指外伤后,两骨间失去正常的连接或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节复位,则是让脱位的关节端“原路返回”,复位时间越早越容易,恢复效果也越好。

    脱臼后,除了关节本身脱位,周边的关节囊、韧带、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需要一定时间来愈合和修复。因此,复位后,患者需进行严格的关节制动,为受伤的软组织争取修复时间,否则关节很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再次,甚至多次脱位,导致习惯性脱臼。

    复位后的固定需要石膏或夹板“上场”,将关节固定在稳定位置,且患者不可过早或过度进行活动,一般需要3~6周,但不同部位的关节脱位需要固定的时间不同。临床中,儿童桡骨头半脱位最常见,俗称“掉环”,虽然复位后可立即恢复功能,但也建议佩戴肩肘带至少3周。如果是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一般需固定3~4周。膝关节脱位常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侧副韧带损伤,如果韧带损伤但未完全断裂,至少固定3~6周;如果合并半月板损伤,需固定6周以上。

    在复位后的固定期间,患者需注意以下几方面:抬高患肢,将脱位关节保持在功能姿势,有助静脉回流、减少肿胀;为了减轻疼痛,患者可在受伤后24小时内进行局部冷敷;注意观察患肢状态,定期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和四肢活动等,如果发现患肢出现苍白、寒冷,患处肿痛、麻木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治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