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误诊
编号:95490
误诊在什么年代都可能存在
http://www.100md.com 2022年2月15日 生命时报 2022.02.15
     误诊在什么年代都可能存在

    马晓年

    学医期间,有一件事情我至今印象深刻。

    那是我在北大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实习期间,医院收治了一位出现黄疸、消瘦等症状的患者,医生检查完后怀疑是胰头癌。胰头癌是起源于胰腺头部、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在那个年代,胰头癌的手术十分复杂,而且涉及多个脏器,要切除患者的十二指肠、胰腺、部分胃等。当时北大医院外科4个病房就该病例进行了会诊讨论,后来又经过大外科会诊讨论,最终决定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我作为辅助人员参加了那次手术。

    手术时,我们先取了患者胰腺周围的淋巴结进行活检来确定下一步的方案。胰腺不像胃、肝等器官那样可以直接取活检查癌细胞,如果确实是癌症的话,胰腺一旦受力,就可能导致癌细胞转移。如果淋巴结活检表明癌细胞已经出现转移,进一步手术就没有意义了。1小时后,活检报告出来了——“未见转移”。手术医生觉得这是个好的信号,就开始为患者手术了。

    术后一周,该患者的胰腺病理诊断报告出来了——竟然不是胰腺癌,只是胰腺炎,误诊了!参与诊治该病例的很多医生都一头雾水,毕竟病人有胰腺癌的症状,在那个没有B超的年代(上世纪70年代),医生通过X光也看出患者软组织部分有硬块,这些都符合胰头癌的特征。最终,这起误诊被认定为医疗事故。不过在那个年代,医疗事故不会引发如今这么多纠纷。

    现在,医疗设备比过去先进很多,误诊的情况就能够完全避免了吗?并不会。我有一个同学在美国也经历了一起误诊事故。他也是出现了呕吐、消瘦、黄疸等一系列类似胰腺癌的症状,经过美国医生的几轮会诊,最后被诊断为胰腺癌。他在医生的建议下切除了胰腺,结果术后的病理结果显示为炎症。他们并非个例,胰腺炎被误诊为胰腺癌,最后被切除的类似病例,在上世纪70年代出现过,到21世纪,按理说有了更加严格的指标,更加智能、精微的设备,应该可以排除各种误诊的可能了吧?但误诊还是时有发生。

    前段时间,我在常规体检时发现有胆道扩张、胆管壁增厚的情况,体检医生建议我去做核磁进一步明确诊断。实际上,1997年我因为患有胆结石,切除了胆囊。当时我由于出现黄疸、上腹痛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后发现是胆管扩张,在胆道和十二指肠接口处有一个结石堵住了通道,切了胆囊后很快就恢复了。我想,胆囊切除了,但结石还是会长,这次会不会又是结石惹的祸?我按照体检医生的建议,预约了核磁。结果显示,我的胆管没问题,但负责核磁的影像科大夫跟我说:“您的胰尾有占位性病变,有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圆块。”

    会不会是胰腺癌?我有些紧张,开始预约做一些检查,包括检查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化验等,结果显示一切正常,没发现问题。后来,负责核磁的大夫将我前两年做核磁的片子调出来做对比发现,前年、去年我的胰尾都有这个情况,“排除胰腺癌,没事儿!保持密切观察就行。”核磁大夫的一句话才让我彻底放心。(连载⑦)▲,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