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5290
信 任
http://www.100md.com 2022年2月25日 生命时报 2022.02.25
     信 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怀柔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李 静

    尊重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前提与基础,对于医患关系来说更是如此。医生与患者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理应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疾病。近年来,医患不和谐的报道时有发生,我认为这归根到底是医患之间的基石——信任遭到了动摇。

    记得那是在我刚刚开始执业医师生涯的第一年,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来到门诊。孩子咳嗽、流涕,化验结果显示白细胞偏低,分类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结合患儿整体表现,我给出的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开了抗病毒药物和止咳化痰的中成药。

    临近下班时,医患办的主任给我打来电话,“你刚刚诊治的某患儿家属投诉到医患办了,理由是没有给开具‘消炎药’。”当时还是小大夫的我一时情绪上头,据理力争道:“孩子咽部发炎,查体和血检结果是病毒感染,而且是疾病初期,如果在这个时候加上消炎药,岂不是抗生素滥用?”

    医患办主任也理解一线医生的辛苦与不易,说已经跟患儿家长进行了解释。为此我郁郁寡欢,一方面觉得自己为患儿着想却被投诉,另一方面也对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有了切身体会。

    前不久我诊治的另一名患儿,情况却与之截然相反。这名患儿发热、咳嗽,查体肺部干湿性\u5570音明显,结合胸片诊断肺炎,血检指标显示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均升高,而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在初始的治疗方案里用的是头孢类抗生素静点。

    当患儿第三次来门诊输液时,我发现患儿体温无下降趋势,咳嗽不见好转,复查血检后白细胞虽有下降,但单核细胞比例上升,复查支原体抗体仍为阴性。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仍考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但不能再用头孢了,需要尽早使用阿奇霉素。于是我跟家长做了沟通。

    按照儿科的诊疗常规,一般输三天才算是一个疗程,人家只输了两天就换药,万一效果不好怎么办?到时候我怎么和家长交代?万一要不是支原体感染怎么办?我这么做其实冒着一定的风险。

    好在和家长交流孩子病情时,家长感受到了我的真诚,同意更改治疗方案。随后的治疗进展印证了我的判断,孩子的病情在更换药物后迅速好转;后续治疗中复查支原体抗体也转为阳性,这正是支原体感染“窗口期”的一个特点。我为自己能够第一时间正确调整了治疗方案而感到欣慰,患儿家长对整个诊疗过程也非常满意。

    对比两个案例,我同样的真诚,却收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反馈。我特别感谢第二位患儿家长,能在我面临抉择的时候给予支持和信任。很难想象医患之间如果没有基本的尊重与信任,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形。

    如果说书本是我的“理论老师”,我更愿意把病人当作我的“临床老师”。这些“临床老师”教给我拨云见日的技能,让我能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抽丝剥茧,抓住疾病的本质,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