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03年第6期
编号:11104227
渔文化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1日 《科学养生》 2003年第6期
     如今,“文化”泛滥,不管多么粗俗的东西,都要往文化上贴,好像只要沾上文化的边,就高雅起来。既然如此,我何必还来凑这份热闹,谈什么“渔文化”呢?请不要急,容我慢慢道来,这里确有文化。

    让我从古往今说。在可查阅的古籍里,记载垂钓的诗文,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柳宗元等不仅是大诗人,还是垂钓高手,都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李白——生豪放浪漫,垂钓时也异常潇洒;“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自是客星辞旁座,无非太白醉扬州。”杜甫说:“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他把河水引入院内,以便钓鱼,让儿子把针敲打成钓钩,可见其钓瘾之大。也是唐代的诗人储义羲,写的《钓鱼诗》,别有情趣:“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宋代柳宗元的《江雪》更是脍炙人口:“千山飞鸟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副远离尘俗的幽静画卷,写出了钓翁心灵的清寂之美,被后入广为传诵。清代的郑板桥,有一组《道情》诗,其中一首写的是钓翁:“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岸,停水湾,扁舟来往无牵伴,沙鸥点点轻波远。获港潇潇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这是一副充满诗情画意的画卷,让人爱不释手!

    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无论是诗文、绘画,还是游记、养生、健身等著述,都有大量垂钓的内容,垂钓早已在我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渔文化。

    古代如此,那么现代又是如何呢?革命前辈陈毅、贺龙、叶剑英等都很喜欢钓鱼,并且是垂钓高手。陈毅当上海市长时,留下许多忙里偷闲垂钓的故事。谁都知道贺龙有三件宝:菜刀、烟斗、钓鱼竿。叶剑英曾这样幽默地描写自己:“清波垂钓叟,旭日弄湖童。”李瑞环对垂钓也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会见日本客人时说:“钓鱼是一项有益于身心的体育活动,尤其是对脑力劳动者来说,在紧张的工作余暇,持竿垂钓一番,对调节大脑功能,消除疲劳大有裨益。”(新华社:李瑞环会见日本客人时的谈话)正是由于垂钓是集娱乐、健身、竞技于一体,它才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组织,并经常开展跨国的比赛活动,正处于方兴未艾之中。世间的事物总是具有多样属性,垂钓也是如此。有个“白头翁直钩钓渭阳”的故事,讲的是周朝时的那位姜太公,“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功名利禄也”,自从姜子牙把周文王给钓住后,就使高雅的垂钓沾上了“沽名钓誉”的坏名声。后来又与宦海沉浮相连。元代诗人吴镇写过一首《鱼父》小曲:“无端垂钓空谭心,鱼大能轻力不任。忧倾倒,去浮沉,事事从轻不要深。”说出了对官场的厌倦,也有一定的处世哲理。清朝才子郑板桥,被罢官归故里时,写了一首诗.“乌沙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杆。”表明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政客们还用垂钓玩政治游戏,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囚禁起张学良。蒋派人送给张一把可以伸缩的鱼竿,让他忘却政治专心于垂钓,并寓意张要“能屈能伸”,忍受囚禁。如此勾当是对垂钓的亵渎。当今,钓文化虽然活跃,但已逐步被官商异化,名为钓鱼,实则钓名、钓利、钓权、钓官,而又诡诈多端,你钓我来我钓你,俨然一副螳螂扑蝉图。

    故此自诌歪诗一首:

    持竿提篓钓湍流,人鱼斗技又斗谋。

    毕竟难逃诱惑力,鱼儿见饵不见钩。

    编辑/砚子, http://www.100md.com(谷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