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历代君王的寿命和延寿术(三)
东汉后中国的道教开始盛行,曾把西王母说成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的第一夫人,也是中国第一女寿星,并长期以来成为人们心目中掌管人间长寿事的寿神!
西王母的形象从“似兽”——美人——神仙,并与长寿之事挂钩,不无来由。首先,西王母如确是女性,并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说明那儿还是“女权社会”。少数民族以虎豹猛兽为“图腾”,并有点怪异的服饰,并不奇怪;而西部少数民族女性中自有许多美貌可爱之处,何况是优秀的领袖人物,所以西王母与周穆王的饮酒唱和也就很自然成为文艺家十分感兴趣的题材了,直至今日,挂在许多人家会客厅里的《八骏图》,正是取材于古人写的《穆天子传》。《穆天子传》中写到周天子与西王母互赠了贵重的礼物,临别时,西王母深情款款地唱道:“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想那周穆王即位时已50岁,巡游昆仑已届高龄。西王母很为相隔千山万水的周朝天子亲自前来与她会见而深受感动!所以她真心的祝福穆天子健康长寿!并希望他能有机会再赴昆仑!因此所赠的礼物当不是一般的珍奇宝贝,而十之八九是西部特产的能滋养身体的延年益寿之物!
, 百拇医药
自古以来,中国人相信有不少野生的祛病延年之物,食之有助长生不老!但应该往哪里去找呢?秦始皇的眼光是向东,所以派徐福出海求不死之药,结果是一无所得:汉武帝的眼光是向西,大方向对头!事实上中国西部的高寒地区有许多特产确实有助于祛病延年,如麝香、鹿茸、羚羊角、灵芝、雪莲、冬虫夏草、天山红花……等等都是宝贝!虽不能说食之即可成仙,但在祛病延年方面有特效则是事实。然而在汉代真正属于隆重推出的宝贝却是现在全国各地常见的水果——桃子!这是很值得仔细体味的。
我在前面两篇文章中曾提及历代君王因肺部生病而亡的较多,我小时候也一直听老人们说起,肺病很可怕,人们称之为“肺痨”,得之极易送命!鲁迅在小说《药》中即着重描写了一个“用人血馒头医肺痨”的悲剧故事!而桃子在中医药里属于甘、酸、温之物,可有助生津涤热、活血、消积、补气益胃,可治肺病!桃仁可治淤血、经闭腹痛和便秘……内地的桃种是否为当年穆天子从西部引进之物,无直接的史料记载。但汉人写的《汉武故事》中却很明显是与穆天子的故事接轨的。说的是汉武帝由东方朔指点夜迎神仙西王母下凡的故事:汉武帝请西王母赐他“不死之药”。西王母认为汉武帝牵肠挂肚的事太多,想不死很难。但结果仍拿出了七只“桃子”,自己吃2只,另5只都给汉武帝吃了。汉武帝想留下桃核栽种,西王母劝他别费心,说这种桃子3000年才结一回果,人间无法种的……
, 百拇医药
在春秋时期有个“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说的是有人给齐国国君贡献了两只桃子。晏子乘机挑唆三名曾经侮辱过他的将士为争吃这两只桃子而决斗至死!……这足以说明桃子在春秋时期还是相当名贵的。但既然《诗经》里面已有了“桃之夭夭”的描写,也就证明早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桃子已在内地有大面积的栽种。西汉《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已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句,三国时有名的“桃园三结义”故事,以及东晋诗人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等等都可说明国人对桃子有特别的喜爱,所以到处栽种着。这也与“桃子”的多子与易栽有关。“桃”从“木”、从“兆”,“兆”这个数目字,在现代指一百万,而在古代曾指一万亿!中国人即从“桃子”的多子多孙上得到了长生不老的灵感,于是也就有了所谓“寿桃”、“仙桃”的传说故事,而专种“仙桃”的“王母娘娘”自然也就成了“与天齐寿”的“中华寿神”!到了明代人写《西游记》时,就把故事编得更加有声有色了!
《汉武故事》中说汉武帝吃过西王母赠送的5只“仙桃”,当然就不是“凡人”了。但真实的史书记载汉武帝这个真实的人,只活了70年。不过,在那个全国人民平均寿命的期望值只有18岁~20岁的时期,汉武帝已是非常难得的高寿君王了!汉武帝的政绩很多,平匈奴是好事,但也有后人批评他穷兵黩武;汉武帝爱美,但“金屋藏娇”至今已成贬义,大都用来讽喻“包二奶”;汉武帝晚年很想益寿延年,但后人对他的“祀神问仙”颇多微词;汉武帝很喜欢听东方朔讲笑话,东方朔就常用幽默的语言向汉武帝进谏……总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一分为二。而我以为汉武帝在那个时代能活70岁,已经证明他是古代帝王中的养生高手,值得重视和研究!
, 百拇医药
以前许多人都认为帝王皆因多“淫”而短寿。其实有点想当然。皇帝宫中有许多女人不假,从汉朝开始,不断物色美女供皇帝“海选”。“后宫佳丽三千人”恐非虚言。但怎么会使许多进宫的美女变成“上阳白发人”的呢?原来过去的皇帝还没有像现在的大款那么“浑”,他们后、妃再多也不过每晚一个,轮流过性生活而已,甚至也有看中—个后长期不换,“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情况!这和一般家庭的恩爱夫妻也没多大区别。再说性生活多一点就一定短寿也无科学根据。关键是当皇帝的有几多不利因素:一是国家大事毕竟多而难办,压力很重;二是皇室的内部争斗包括粉黛之间从争风吃醋到争宠夺位常使当皇帝的大伤脑筋!三是位高权重后生活并不自由,真正开心的时候并不多;四是一旦生病,那些太医、御医,大都怕担风险而报喜不报忧,开一些众所周知的补药、平安药,等到皇帝病重时就采取群医会诊却谁都不拿非常手段来冒险!当年华佗对曹操说真话、要下决心下猛药、动大手术时,反说有谋害嫌疑而被下狱致死就是一例!
在历史上,有生卒年可查的帝王有两百多个,平均寿命不满40岁。一般说来,如刘邦、刘秀、杨坚、李渊、赵匡胤、成吉思汗、忽必烈、朱元璋、努尔哈赤……等马上得天下的开国之君寿命都较长,这不仅是与战争中的体质锻炼有关,也与他们的心理素质有关。短命的大多是庸主。这也说明养生保健与心理素质是成正比的。(未完待续)
编辑/鲁湾, 百拇医药(张冰隅)
西王母的形象从“似兽”——美人——神仙,并与长寿之事挂钩,不无来由。首先,西王母如确是女性,并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说明那儿还是“女权社会”。少数民族以虎豹猛兽为“图腾”,并有点怪异的服饰,并不奇怪;而西部少数民族女性中自有许多美貌可爱之处,何况是优秀的领袖人物,所以西王母与周穆王的饮酒唱和也就很自然成为文艺家十分感兴趣的题材了,直至今日,挂在许多人家会客厅里的《八骏图》,正是取材于古人写的《穆天子传》。《穆天子传》中写到周天子与西王母互赠了贵重的礼物,临别时,西王母深情款款地唱道:“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想那周穆王即位时已50岁,巡游昆仑已届高龄。西王母很为相隔千山万水的周朝天子亲自前来与她会见而深受感动!所以她真心的祝福穆天子健康长寿!并希望他能有机会再赴昆仑!因此所赠的礼物当不是一般的珍奇宝贝,而十之八九是西部特产的能滋养身体的延年益寿之物!
, 百拇医药
自古以来,中国人相信有不少野生的祛病延年之物,食之有助长生不老!但应该往哪里去找呢?秦始皇的眼光是向东,所以派徐福出海求不死之药,结果是一无所得:汉武帝的眼光是向西,大方向对头!事实上中国西部的高寒地区有许多特产确实有助于祛病延年,如麝香、鹿茸、羚羊角、灵芝、雪莲、冬虫夏草、天山红花……等等都是宝贝!虽不能说食之即可成仙,但在祛病延年方面有特效则是事实。然而在汉代真正属于隆重推出的宝贝却是现在全国各地常见的水果——桃子!这是很值得仔细体味的。
我在前面两篇文章中曾提及历代君王因肺部生病而亡的较多,我小时候也一直听老人们说起,肺病很可怕,人们称之为“肺痨”,得之极易送命!鲁迅在小说《药》中即着重描写了一个“用人血馒头医肺痨”的悲剧故事!而桃子在中医药里属于甘、酸、温之物,可有助生津涤热、活血、消积、补气益胃,可治肺病!桃仁可治淤血、经闭腹痛和便秘……内地的桃种是否为当年穆天子从西部引进之物,无直接的史料记载。但汉人写的《汉武故事》中却很明显是与穆天子的故事接轨的。说的是汉武帝由东方朔指点夜迎神仙西王母下凡的故事:汉武帝请西王母赐他“不死之药”。西王母认为汉武帝牵肠挂肚的事太多,想不死很难。但结果仍拿出了七只“桃子”,自己吃2只,另5只都给汉武帝吃了。汉武帝想留下桃核栽种,西王母劝他别费心,说这种桃子3000年才结一回果,人间无法种的……
, 百拇医药
在春秋时期有个“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说的是有人给齐国国君贡献了两只桃子。晏子乘机挑唆三名曾经侮辱过他的将士为争吃这两只桃子而决斗至死!……这足以说明桃子在春秋时期还是相当名贵的。但既然《诗经》里面已有了“桃之夭夭”的描写,也就证明早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桃子已在内地有大面积的栽种。西汉《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已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句,三国时有名的“桃园三结义”故事,以及东晋诗人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等等都可说明国人对桃子有特别的喜爱,所以到处栽种着。这也与“桃子”的多子与易栽有关。“桃”从“木”、从“兆”,“兆”这个数目字,在现代指一百万,而在古代曾指一万亿!中国人即从“桃子”的多子多孙上得到了长生不老的灵感,于是也就有了所谓“寿桃”、“仙桃”的传说故事,而专种“仙桃”的“王母娘娘”自然也就成了“与天齐寿”的“中华寿神”!到了明代人写《西游记》时,就把故事编得更加有声有色了!
《汉武故事》中说汉武帝吃过西王母赠送的5只“仙桃”,当然就不是“凡人”了。但真实的史书记载汉武帝这个真实的人,只活了70年。不过,在那个全国人民平均寿命的期望值只有18岁~20岁的时期,汉武帝已是非常难得的高寿君王了!汉武帝的政绩很多,平匈奴是好事,但也有后人批评他穷兵黩武;汉武帝爱美,但“金屋藏娇”至今已成贬义,大都用来讽喻“包二奶”;汉武帝晚年很想益寿延年,但后人对他的“祀神问仙”颇多微词;汉武帝很喜欢听东方朔讲笑话,东方朔就常用幽默的语言向汉武帝进谏……总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一分为二。而我以为汉武帝在那个时代能活70岁,已经证明他是古代帝王中的养生高手,值得重视和研究!
, 百拇医药
以前许多人都认为帝王皆因多“淫”而短寿。其实有点想当然。皇帝宫中有许多女人不假,从汉朝开始,不断物色美女供皇帝“海选”。“后宫佳丽三千人”恐非虚言。但怎么会使许多进宫的美女变成“上阳白发人”的呢?原来过去的皇帝还没有像现在的大款那么“浑”,他们后、妃再多也不过每晚一个,轮流过性生活而已,甚至也有看中—个后长期不换,“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情况!这和一般家庭的恩爱夫妻也没多大区别。再说性生活多一点就一定短寿也无科学根据。关键是当皇帝的有几多不利因素:一是国家大事毕竟多而难办,压力很重;二是皇室的内部争斗包括粉黛之间从争风吃醋到争宠夺位常使当皇帝的大伤脑筋!三是位高权重后生活并不自由,真正开心的时候并不多;四是一旦生病,那些太医、御医,大都怕担风险而报喜不报忧,开一些众所周知的补药、平安药,等到皇帝病重时就采取群医会诊却谁都不拿非常手段来冒险!当年华佗对曹操说真话、要下决心下猛药、动大手术时,反说有谋害嫌疑而被下狱致死就是一例!
在历史上,有生卒年可查的帝王有两百多个,平均寿命不满40岁。一般说来,如刘邦、刘秀、杨坚、李渊、赵匡胤、成吉思汗、忽必烈、朱元璋、努尔哈赤……等马上得天下的开国之君寿命都较长,这不仅是与战争中的体质锻炼有关,也与他们的心理素质有关。短命的大多是庸主。这也说明养生保健与心理素质是成正比的。(未完待续)
编辑/鲁湾, 百拇医药(张冰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