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保健“六益”“九避开”
跳舞的益处
跳舞是一种将舞蹈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是一种适宜的体育锻炼。老年人可以跳交际舞、老年迪斯科,在欢快、悠扬动听的音乐旋律中翩翩起舞,会使人觉得精神愉快、心旷神怡。特别是跳迪斯科,它舞姿优美、潇洒大方、轻松自如、活泼奔放,好像又回到了青年时代。
因此,老年人只需每天持续跳舞30分钟以上,即会为身体带来莫大的益处。
1.强健骨骼,减低患上骨质疏松的机会。经常跳舞,有利于肌肉、骨骼、关节的匀称与和谐的发展,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体态和健美的形体。在跳舞时保持平衡很重要,老年人为了达到身体的平衡,必须将腿肌、骨盆肌和脊髓肌肉绷紧,身体因此挺直,保持和促进身体平衡和反应机能,从而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关节炎和肌肉萎缩等老年病,延缓身体退化进程。
2.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经常进行舞蹈锻炼,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跳舞者的器官供血比较好,皮肤就会更红润健康;跳舞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使得呼吸加深,更多的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跳舞可以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出;跳舞可以提高感觉的灵敏性和对冷热的适应能力。跳舞还是一种很好的毅力训练,因为跳舞会使脉搏达到130次以上,未经训练的人跳完一曲华尔兹舞甚至会感觉透不过气,或者满头大汗。
, 百拇医药
3.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柔软度,减少受伤的机会。跳舞可以带动上下肢的关节、肌肉群有规则、有节奏地运动,对提高生命活力具有极佳的效果。跳舞能提高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和节奏,减少意外受伤的几率。
4.消除压力,促进身心的健康。舞蹈离不开音乐,优美、悦耳的舞曲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跳舞的同时也是一个欣赏音乐的过程,音乐的旋律和舞蹈的动作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能起到放松精神、调节情绪的作用。同时,还能使神经细胞之间产生新的联系,提高记忆和学习能力。经常跳舞、让大脑倾听音乐节奏的人,患痴呆病的风险肯定会降低。
5.减少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大肠癌的机会。对防治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病、骨关节病、肥胖病、便秘等都有一定的益处。
6.与朋友共舞,有助扩阔生活圈子。老年人远离曾经工作、学习的大舞台,朋友圈子相对缩小了不少。跳舞也是一种很好的交际活动,不仅可以加强思想交流,增进发谊,不能结交许多新朋友,从而为老年生活增添色彩。
, http://www.100md.com
跳舞保健,避开“雷区”
跳舞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是有益健康的运动。许多老年人出于保健目的而学习舞蹈,但由于老年人生理因素影响,运动系统肌肉萎缩,关节附近骨质增生,韧带弹性下降,关节活动不灵,神经系统反应迟钝,一旦跌倒,容易发生关节、肌肉损伤甚至骨折。因此,老年人在跳舞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循序渐进,科学训练,慢慢适应,尽力避开以下几个“雷区”。
一是避开活动量的“雷区”。老年人心血管弹性较差,狂舞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呼吸加剧,心跳加快,血压骤升,可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一般说,运动量适当的舞蹈,动作协调、有节律,微有出汗;结束后虽感疲劳,但可较快消除;晚间容易入睡,睡眠香甜,无失眠、多梦现象。若一开始跳舞即感到气喘,出汗较多;或感到肌肉持续酸痛,周身无力;或运动后有食欲不振、睡眠失常等现象,均提示运动量过大,须进行调整。也可在跳舞后按1分钟脉搏次数进行估算,当运动后心率在(220-年龄)×60%~85%范围内,表明运动量比较合理。
, http://www.100md.com
二是避开跳舞大幅度的“雷区”。许多舞蹈都要求腰部转动灵活,若协调不好,或用力过猛,可引起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撕裂损伤,导致局部肿胀、疼痛,皮肤出现青紫斑块,肌肉痉挛发硬,影响腰部伸屈、侧弯、旋转等活动。要预防腰扭伤,可在跳舞前做些准备活动,使全身肌肉协调,处于待命状态。一旦发生腰扭伤,应及时治疗、卧床休息。
如果遇到超强的舞伴,应尽力避免跳跃、蹬腿等动作超过耐受能力的舞姿。因为这些舞姿可致跟腱劳损,发生无菌性炎症。当动作不协调或用力过猛时,跟腱可被肌肉拉断,出现局部疼痛,皮下淤血、肿胀,足踝活动不灵,不能用力蹬地等症状。如怀疑跟腱断裂,应去医院仔细检查,争取尽早接上。
三是避开晨起即舞的“雷区”。古人有“闻鸡起舞”的习惯。不少老年人也喜欢清晨跳舞。经过一夜睡眠,这时跳上一场舞,将全身筋骨活动开来,可使一天轻松。但要注意,不要眼睛一睁就开跳,不妨先喝一杯开水。因为一夜睡眠未进食,尿液排泄,加上出汗、呼吸等不显性失水,致使身体缺少水分,血液黏稠度增高,循环阻力增大,影响心脑供血。这时喝一杯水,可迅速吸收,稀释黏稠血液,改替脏器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这样不但使皮肤看起来光亮,还可使精力倍增。
, http://www.100md.com
四是避开饱腹的“雷区”。进食之后消化器官血液循环会加快,以帮助消化食物。此时立即跳舞,大量血液将改道流向运动器官,对食物消化吸收不利。尤其老年人消化机能差,饱腹跳舞更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一般来说,饭后休息40分钟左右再开始跳舞,较为适宜。
五是避开拥挤的“雷区”。老年人不宜到人多拥挤的地方跳舞。应该选择空气流畅、人员较少的舞场。
六是避开骤然降温的“雷区”。跳舞可能使身体冒汗、口渴,所以老年人在早晚跳舞时,不要随意脱衣,以防感冒,引发其他疾病;也不要过多饮冷饮,以免因低温的刺激引发呼吸道疾病。
七是避开酒后起舞的“雷区”。酒能刺激大脑,使心跳加速、血管扩张,酒后跳舞还会诱发心绞痛及脑意外。
八是避开穿硬底鞋跳舞的“雷区”。舞场地面平滑,老年人穿硬底鞋跳舞容易滑倒,要当心扭伤或发生骨折,同时硬底鞋弹性差,地面反作用力也大,有损于小腿肌腱和关节组织。
九是避开带病跳舞的“雷区”。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者,跳舞易导致血压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疝气、胃下垂、脱肛者可能因跳舞加剧症状;患有耳源性眩晕、颈椎综合征等头晕的老人,常易摔倒,严重者可发生骨折;患有传染性疾病的老人更不要跳舞,以免传染他人,同时也影响自身康复。
编辑/张玉春, http://www.100md.com(姚扶有)
跳舞是一种将舞蹈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是一种适宜的体育锻炼。老年人可以跳交际舞、老年迪斯科,在欢快、悠扬动听的音乐旋律中翩翩起舞,会使人觉得精神愉快、心旷神怡。特别是跳迪斯科,它舞姿优美、潇洒大方、轻松自如、活泼奔放,好像又回到了青年时代。
因此,老年人只需每天持续跳舞30分钟以上,即会为身体带来莫大的益处。
1.强健骨骼,减低患上骨质疏松的机会。经常跳舞,有利于肌肉、骨骼、关节的匀称与和谐的发展,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体态和健美的形体。在跳舞时保持平衡很重要,老年人为了达到身体的平衡,必须将腿肌、骨盆肌和脊髓肌肉绷紧,身体因此挺直,保持和促进身体平衡和反应机能,从而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关节炎和肌肉萎缩等老年病,延缓身体退化进程。
2.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经常进行舞蹈锻炼,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跳舞者的器官供血比较好,皮肤就会更红润健康;跳舞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使得呼吸加深,更多的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跳舞可以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出;跳舞可以提高感觉的灵敏性和对冷热的适应能力。跳舞还是一种很好的毅力训练,因为跳舞会使脉搏达到130次以上,未经训练的人跳完一曲华尔兹舞甚至会感觉透不过气,或者满头大汗。
, 百拇医药
3.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柔软度,减少受伤的机会。跳舞可以带动上下肢的关节、肌肉群有规则、有节奏地运动,对提高生命活力具有极佳的效果。跳舞能提高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和节奏,减少意外受伤的几率。
4.消除压力,促进身心的健康。舞蹈离不开音乐,优美、悦耳的舞曲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跳舞的同时也是一个欣赏音乐的过程,音乐的旋律和舞蹈的动作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能起到放松精神、调节情绪的作用。同时,还能使神经细胞之间产生新的联系,提高记忆和学习能力。经常跳舞、让大脑倾听音乐节奏的人,患痴呆病的风险肯定会降低。
5.减少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大肠癌的机会。对防治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病、骨关节病、肥胖病、便秘等都有一定的益处。
6.与朋友共舞,有助扩阔生活圈子。老年人远离曾经工作、学习的大舞台,朋友圈子相对缩小了不少。跳舞也是一种很好的交际活动,不仅可以加强思想交流,增进发谊,不能结交许多新朋友,从而为老年生活增添色彩。
, http://www.100md.com
跳舞保健,避开“雷区”
跳舞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是有益健康的运动。许多老年人出于保健目的而学习舞蹈,但由于老年人生理因素影响,运动系统肌肉萎缩,关节附近骨质增生,韧带弹性下降,关节活动不灵,神经系统反应迟钝,一旦跌倒,容易发生关节、肌肉损伤甚至骨折。因此,老年人在跳舞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循序渐进,科学训练,慢慢适应,尽力避开以下几个“雷区”。
一是避开活动量的“雷区”。老年人心血管弹性较差,狂舞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呼吸加剧,心跳加快,血压骤升,可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一般说,运动量适当的舞蹈,动作协调、有节律,微有出汗;结束后虽感疲劳,但可较快消除;晚间容易入睡,睡眠香甜,无失眠、多梦现象。若一开始跳舞即感到气喘,出汗较多;或感到肌肉持续酸痛,周身无力;或运动后有食欲不振、睡眠失常等现象,均提示运动量过大,须进行调整。也可在跳舞后按1分钟脉搏次数进行估算,当运动后心率在(220-年龄)×60%~85%范围内,表明运动量比较合理。
, http://www.100md.com
二是避开跳舞大幅度的“雷区”。许多舞蹈都要求腰部转动灵活,若协调不好,或用力过猛,可引起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撕裂损伤,导致局部肿胀、疼痛,皮肤出现青紫斑块,肌肉痉挛发硬,影响腰部伸屈、侧弯、旋转等活动。要预防腰扭伤,可在跳舞前做些准备活动,使全身肌肉协调,处于待命状态。一旦发生腰扭伤,应及时治疗、卧床休息。
如果遇到超强的舞伴,应尽力避免跳跃、蹬腿等动作超过耐受能力的舞姿。因为这些舞姿可致跟腱劳损,发生无菌性炎症。当动作不协调或用力过猛时,跟腱可被肌肉拉断,出现局部疼痛,皮下淤血、肿胀,足踝活动不灵,不能用力蹬地等症状。如怀疑跟腱断裂,应去医院仔细检查,争取尽早接上。
三是避开晨起即舞的“雷区”。古人有“闻鸡起舞”的习惯。不少老年人也喜欢清晨跳舞。经过一夜睡眠,这时跳上一场舞,将全身筋骨活动开来,可使一天轻松。但要注意,不要眼睛一睁就开跳,不妨先喝一杯开水。因为一夜睡眠未进食,尿液排泄,加上出汗、呼吸等不显性失水,致使身体缺少水分,血液黏稠度增高,循环阻力增大,影响心脑供血。这时喝一杯水,可迅速吸收,稀释黏稠血液,改替脏器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这样不但使皮肤看起来光亮,还可使精力倍增。
, http://www.100md.com
四是避开饱腹的“雷区”。进食之后消化器官血液循环会加快,以帮助消化食物。此时立即跳舞,大量血液将改道流向运动器官,对食物消化吸收不利。尤其老年人消化机能差,饱腹跳舞更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一般来说,饭后休息40分钟左右再开始跳舞,较为适宜。
五是避开拥挤的“雷区”。老年人不宜到人多拥挤的地方跳舞。应该选择空气流畅、人员较少的舞场。
六是避开骤然降温的“雷区”。跳舞可能使身体冒汗、口渴,所以老年人在早晚跳舞时,不要随意脱衣,以防感冒,引发其他疾病;也不要过多饮冷饮,以免因低温的刺激引发呼吸道疾病。
七是避开酒后起舞的“雷区”。酒能刺激大脑,使心跳加速、血管扩张,酒后跳舞还会诱发心绞痛及脑意外。
八是避开穿硬底鞋跳舞的“雷区”。舞场地面平滑,老年人穿硬底鞋跳舞容易滑倒,要当心扭伤或发生骨折,同时硬底鞋弹性差,地面反作用力也大,有损于小腿肌腱和关节组织。
九是避开带病跳舞的“雷区”。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者,跳舞易导致血压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疝气、胃下垂、脱肛者可能因跳舞加剧症状;患有耳源性眩晕、颈椎综合征等头晕的老人,常易摔倒,严重者可发生骨折;患有传染性疾病的老人更不要跳舞,以免传染他人,同时也影响自身康复。
编辑/张玉春, http://www.100md.com(姚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