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骨折
编号:13357956
下肢骨折术后休养致肌肉萎缩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0日 江南保健报 总第1280期
     医生:传统静养方式不利康复

    一名36岁的男子前不久不慎外伤致下肢骨折,家中的老人“告诫”他术后要多卧床,“听话”的男子以静养为主,结果3个月后几乎连路都不能走了,后在无锡同仁康复医院经过一个半月的康复治疗,总算恢复行走功能。该院主任医师张秀花提醒,冬季是市民容易跌倒摔伤的季节,以往人们认为下肢骨折术后应以卧床休养为主,但殊不知传统静养方式反而不利康复。

    张秀花介绍,这名男子于几个月前突发外伤致下肢骨折,经过急性期治疗后,保全了下肢。但是,听了家中老人要多卧床休息的话后,男子就静养,3个月后,却发现关节僵直了,肌肉开始萎缩了,这可急坏了男子:年纪轻轻,不能走路可怎么行?好在事后亡羊补牢,经过积极康复,才重新迈开了步子。张秀花表示,因车祸、跌倒摔伤、高空坠落所致的下肢骨折是骨折中最常见的,按部位划分,一般包括骨盆、股骨盖、胫腓骨以及足部骨折。近年来,她每年都要遇到数十名患者,认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不能负重,不能行走,因此基本靠躺休养而使关节丧失功能、肌肉萎缩。上述提到的男子就是如此,传统静养看上去骨折愈合了,但肌肉萎缩了,关节也僵硬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下肢骨折术后,往往局部存在水肿,日久就会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影响关节的屈伸活动。此外,由于一段时间不动,骨骼局部钙质流失严重,还会导致骨质疏松。还有的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变差,怕摔倒而出现恐惧心理。

    张秀花表示,现代医学证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不应该是被动地卧床,而应该主动接受康复运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肿胀后,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肌力训练,预防肌肉萎缩,还能消除水肿。此外,还要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挛缩而引起的关节屈伸活动受限,从而避免关节活动障碍。张秀花建议患者可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增加患肢部分负重后的平衡功能。

    (卫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