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地黄
编号:3561
知柏地黄汤治对口疽 “炎症并非皆热证”之一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7日 大众卫生报 2009.04.07
     “炎症并非皆热证”之一

    毛以林

    ■毛博士话中医

    一提到感染性疾病,很多人就会想到西医的抗炎治疗、中医的清热解毒。临床上因滥用抗生素导致霉菌感染、肠道菌群失调者,经常存在,这是抗炎治疗的一大弊端,许多患者由此而转求中西医结合治疗。而对中医而言,又有不少人陷入炎症必清热解毒的误区,导致效果也不佳。这是为何呢?

    的确,治疗炎症中医最常用的治则是清热解毒,但炎症不等同于热证,中医的清热解毒药也不等同于西医的抗生素。疾病的阶段不同,人体的气血阴阳也存在着不同变化,中医对于炎症的治疗同样要讲究辨证施治,故而中医外科也有消、托、补三大法之分。下面笔者通过几个病案来说明。

    这是我当学生时跟随老师看的一病例,某患者,60余岁,患糖尿病多年,3个月前患对口疽,也就是项后毛际处患蜂窝组织炎,经西医抗炎治疗未能控制,溃后疮口不敛,有少量干燥脓性分泌物,伤口干红,疼痛难忍,舌质红,少苔,脉数。

    首诊老师要我开方,上课时老师说过清热解毒药有良好的抗炎作用,遂予五味消毒饮加减,服方10剂,患者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二诊,老师予知柏地黄汤,服方7剂,疮口红活,有收敛之象,服方20余剂,疮口得平。

    在中医中,清热解毒的力量应该是五味消毒饮比知柏地黄汤强,而且外科书上也没有用知柏地黄汤治疗对口疽的说法,这是为何呢?

    老师告诉我,糖尿病患者并发感染,西药抗炎效果不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糖尿病在中医属消渴的范畴,其病机特点是阴虚火旺。足太少阴肾经“贯脊属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中”。患者肾经阴火沿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上冲,客于项部,故损肌化腐为脓,发为对口疽。其病机属虚火。五味消毒饮是针对实火来的,故使用效果不好。知柏地黄汤则是针对肾经虚火,滋阴降火,故其取得效果也在情理之中了。由此可见即便是炎证,也当注重阴阳的平衡,分清虚实,有是证用是药,千万不能陷于炎症必用清热解毒的误区不能自拔。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学博士 毛以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