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09.08.20
编号:6689
《内经》中的体质学说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20日 大众卫生报 2009.08.20
     容小翔

    《内经·行针篇》指出,不同体质的人,对针刺的感应不同,如阴阳和调之人,“升入而气出,疾而相逢”;阴多阳少之人,“针已出,气乃随其后”;多阴少阳之人,“数刺乃知”。不同体质的人,对针药的耐受性亦不同,如《内经·论痛篇》:“黑色而美骨者,耐火焰”,“坚肉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胃厚色黑大骨及肥者,皆胜毒;故其瘦而薄冒者,皆不胜毒也”。

    由于不同体质的人对针药的感应和耐受性不同,故《内经》根据不同的体质制定了用药宜忌,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奇病论》:“身羸瘦,无用针石”;《腹中论》:富贵人“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药”。而且还根据不同的体质,采取了不同的治法与措施。

    体质为本,疾病为标,一般说来,体质与疾病的性质是一致的,寒体病易寒,热体病易热。故《内经》强调“因体而异治”,对于那种在治病时“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素问·征四失论》)的庸医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但是,当体质与疾病表现不一致时,又要权衡轻重缓急,决定“舍体而治病”,或“保体而治病”,如《灵枢·根结篇》说:“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容小翔,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