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09.10.27
编号:8094
山青水秀人在笑 ——张家界市卫生事业六十年回眸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27日 大众卫生报 2009.10.27
     ——张家界市卫生事业六十年回眸

    向辉标 魏静

    ● 向辉标 魏静

    【引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张家界地区的人们告别了以“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为主的诊疗,告别了缺医少药的困境,告别了传染病的肆疟,挥别了封闭和落后,一如这座朝气勃发的城市,医疗卫生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在这片土地上,一代代医务人员,一所所医疗机构为人们健康做出了不朽的成就。

    医疗卫生:

    60年风雨路

    张家界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大庸”一名曾带着这座城市走过明清的风雨,迈入新中国。从县到市,几经更名,1994年的4月,这座面积76%为山地的城市正式从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 百拇医药
    60年前,百废待兴。原大庸县(现在永定区)仅有大庸县人民政府卫生院一家医疗机构,其内设医疗防疫股和总务股,无正规病房,承担现在永定区辖区内防病治病、妇幼保健、卫生宣传、训练初级卫生人员等工作。当时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6人,民间中医药从业人员157人。全院仅有医疗设备为显微镜、高压消毒器各1台件。当时,仅能开展一般常见病诊治及脓肿切开等小手术。

    由于解放以前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加之落后闭塞,封建迷信作祟,医疗卫生工作严重滞后,广大农民群众处于缺医少药的困境之中。麻疹、麻风、流感、痢疾、疟疾、流脑等传染病大肆流行;水肿病、小儿疳积、妇女子宫脱垂等疾病比比皆是;环境卫生脏、乱、差、臭,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没有任何保障。1959年,大庸县麻疹发病4606人,死亡245人,病死率高达5.3%。

    建国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卫生队伍日益壮大。上世纪50至80年代期间,陆续成立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公社卫生院等医疗机构,修建了医疗业务用房,引进了部分医疗设施配备,但部分农村卫生院仍依靠“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进行诊疗活动。进入21世纪后,医疗卫生设施不断完善和加强。
, http://www.100md.com
    截至2008年底,全市卫生机构有294个。其中,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8家(市级人民医院2家、市级中医院1家、区县级人民医院3家、县级中医院3家),卫生监督所5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家,妇幼保健院5家;建立乡镇卫生院94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有民营医院6个。全市卫生系统有职工5929人,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941人;乡村医生933人,村妇幼保健员1643人。医疗机构共有床位5497张,其中市级968张,区县级1539张,乡镇级2990张。

    近5年来,全市卫生系统新改扩建业务用房12.14万余平方米,94所乡镇卫生院已全部完成新建或改造任务。传染病防控方面,狂犬病防控工作经验得到了卫生部的高度肯定,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五苗”接种建卡率达98%,建证率达99%;医疗卫生应急机制正逐步完善,全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及时报告率达99.94%,疾控机构及时审核率达99.97%;母婴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由建市时131.6/10万、51.58‰下降到2008年33.79/10万、11.43‰;农村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完成21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投资841万元、1829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加强建设;正在实施6个中心卫生院投资450万元的附属设施建设。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张家界市城区于2006年获得“湖南省级卫生城市”称号,武陵源城区于2007年获得“国家卫生镇”称号,桑植和慈利县城分别于2007年、2009年获得“湖南省卫生县城”称号,全市先后有20个村获得省、市级卫生村称号,37家单位获得省、市级文明卫生单位称号;老鼠、蟑螂、蚊子、苍蝇等病媒生物密度得到一定控制,张家界市城区于2007年获得“湖南省灭蚊先进市”称号,巩固了灭鼠、灭蟑达标成果,慈利县城于2008年获得“张家界市灭鼠先进县城”称号。
, http://www.100md.com
    中心血站:

    10年描绘“彩虹路”

    十年弹指一挥,绘就彩虹之路。从简陋到规范,从空白到辉煌,从社会肤浅的认知到群众广泛的参与,张家界市中心血站走出了一条不断创新发展的“彩虹之路”。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张家界市的无偿献血也正式起步。

    张家界市群众性献血事业在中心血站的大力推动下,正呈现跳跃式发展的速度。2001年无偿献血率为28.87%,2003年为47.47%,2005年为73.68%。从2007年起,张家界市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从1998年起每年献血人数都以20%的速度递增,2007年全市参加无偿献血近7351人次(献血2.7吨),其中荣获2004-2007年度湖南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7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1名;全市自愿无偿献血比例从1998年的16.5%上升到2007年的100%,一次性献400毫升血液的比例从1998年的1.5%上升到2007年的50%。
, 百拇医药
    血站工作无小事,服务社会见责任,这是张家界市中心血站强化责任意识的生动注释。近5年来,张家界市中心血站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各种社会急难中,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曲曲责任的篇章。2003年“非典”时期中,张家界市中心血站职工在危机时刻的无畏举动是他们责任心的真实写照。为确保医院用血供给,血站千方百计做好采血、备血工作。遇到血液告急电话,血站职工能及时将救命血送到医院。

    成立于1995年的张家界市中心血站从创立之初的租赁市防疫站的办公室,已经发展成一座各种先进设施资产达1000多万和6个完备科室体系的334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

    2007年10月,张家界市中心血站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实行采供血全程微机化管理;连续多年来参加卫生部的室间质评活动成绩优秀;张家界市中心血站也先后荣获张家界市园林式单位、张家界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等多项称号。

    新型农合:
, http://www.100md.com
    5年补偿逐年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下简称新农合) 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2005年,桑植县作为全省第二批新农合试点县以来,到2006年,新农合制度在张家界市4个区县全面实施,市、县(区)两级新农合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全面铺开的地级市。

    从2005年1月1日启动后,各级党委、政府狠抓了宣传发动工作:一是通过传媒宣传报道,发放宣传资料,扩大新农合的影响力;二是在参合农民费用补助过程中,各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兑付窗口工作人员利用补助中的实例积极、耐心、细致地向每一位农民宣传,认真解答参合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努力做到不让一位农民带着不满和疑惑离开,使新农合服务窗口成为宣传新农合政策的重要阵地;三是通过新闻媒体、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外公布参合农民费用补助信息和新农合基金运行情况,让广大农民真正感受到新农合政策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体会到新农合政策的优越性,从而转变观念,提高参合的积极性。全市的参合率逐年提高,2008年全市参合农民1149468人,参合率达87.73%,2009年全市参合农民1150571人,参合率达88.53%。
, 百拇医药
    从近两年的补助情况来看,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受益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2008年度全市共支出新农合基金9005.02万元,占年度统筹基金总额的97.93%。共补助20.5万余人次,占参合总人数的17.84%。其中住院补助10.59万余人次,补助金额7715.33万元,受益度38.59%,住院基金使用率为98.03%,人均补助728.29元。2009年1-9月份补助较上年同期大幅度上升:1-9月份全市共支出新农合基金8322.07万元,占年度统筹基金总额的72.33%。共补助34.95万余人次,占参合总人数的30.38%。其中住院补助8.49万余人次,补助金额7409.12万元,受益度42%,住院基金使用率为87.25%;人平补助872.38元。

    为了让农民得到适宜、价廉、质优的医疗服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该市又接连下发三份文件,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农民进行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以及目录外用药实行事前告知制度,对新农合基本药品目录外自费药品使用实行比例控制制度,对住院费用实行“日清单”制度,对病床费用实行限额制度。

    为及时抓住医疗机构在实施新农合制度中出现的问题,新农合经办机构对城区定点医疗机构每3天一查,乡镇卫生院每10天一查,对问题突出的重点定点医疗机构随时检查,对违规操作的定点医疗机构除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外还给予经济上的重罚;为充分尊重参合农民的权益,将参合农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金补助的范围和方式、基本用药目录、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和参合农民补助情况在定点医疗机构予以公开公示,“阳光操作”起到了很好的社会监督作用。

    六十年,时过境未迁。张家界这片曾经不为人知的僻壤,已从贫困、落后、缺医、少药中走出来,快速发展中的卫生事业,为这块瑰宝之地“保驾”。山更青,天更蓝,山里人乐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