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2.08.23
编号:31173
针刺穴位为何能治病?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23日 大众卫生报 2012.08.23
     穴位,亦称为腧穴,腧与“输”通,有转输之义,“穴”即孔隙。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用砭石来砥刺放血,割刺脓疡,或用热熨、按摩、叩击体表,或在体表某一部位用火烤、烧灼等方法来减轻和消除伤痛。久之,人们逐渐意识到人体的某些特殊部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经过现代研究发现,针刺穴位治疗疾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近治作用:这些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如耳区的听宫、听会、翳风、耳门诸穴,均能治疗耳病;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诸穴,均能治疗胃病等。

    ●远治作用: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如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证,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证,同时能治外感病引起的发热;足三里穴不但能治疗下肢病证,而且对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甚至对人体防卫、免疫反应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特殊作用:针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双重性的良性调整作用,如泄泻时,针刺天枢能止泻;便秘时,针刺天枢又能通便。另外,心动过速时,针刺内关能减慢心率,针刺大椎能退热,针刺至阴能矫正胎位等。这些均是其特殊的治疗作用。

    腧穴不仅是气血输注的部位,也是邪气所客之处所,因此,针刺腧穴防治疾病的关键就是接受适当的刺激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和调,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北京中医医院 王春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