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编号:31489
糖尿病足感染先查菌再用药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1日 大众卫生报 2012.09.11
     刘丽华

    张大爷患2型糖尿病已有多年,最近因不慎磨破足底皮肤,导致足底浅表溃疡,皮肤发红、肿胀、疼痛至所在乡镇卫生院就诊。诊断为糖尿病足感染,给予静脉注射抗菌药物氨曲南,但治疗4天后,张大爷的症状并没有好转,溃疡部位甚至出现了脓性分泌物。治疗为何无效?张大爷这样的情况又该怎样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呢?

    对于张大爷这样的情况,首先要明确感染严重程度。轻中度感染多为局部炎症,表现如发红、压痛、肿胀或脓性分泌物,严重感染则多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

    其次,需确定致病微生物。在开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采集样本进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如果不具有细菌培养条件,应根据感染部位推测可能的致病菌。通常以前未使用抗生素治疗的轻度浅表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严重深部感染往往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包括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和厌氧菌。

    最后,才是选择抗菌药物。在经验性治疗阶段,对于轻度感染患者,可选择耐酶青霉素类、克林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严重感染推荐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联合克林霉素或碳青霉烯类。治疗过程中根据培养结果和患者对初始治疗的反应调整用药方案。

    氨曲南对糖尿病足感染常见致病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无抗菌活性,这是张大爷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张大爷这种情况应先通过局部清创,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明确导致感染的致病菌后,再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剂科 刘丽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