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3.10.31
编号:38649
打造高水准的“国医馆”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31日 大众卫生报 2013.10.31
     □吴雅敏

    耒阳是神农创耒之地、造纸术发明家蔡伦故里。近年来,耒阳市把繁荣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放在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位置来谋划,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力的战略高度来推进,以“国医馆”建设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改善硬件条件,强化人才培育,打造特色科室,优化服务内涵,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助推硬件升级,打造高水准的“国医馆”

    2012年耒阳市成立了迎接“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验收领导小组,由市长亲自担任组长。为了满足中医药工作发展需要,该市在年初预算时将中医药经费单列,并建立了中医药经费定期增长机制。 耒阳市把“国医馆”作为一张弘扬中医药文化特色的闪亮“名片”来包装,从科室功能布局、医疗器材配备到人员调配,都精心谋划,反复比较,优中选优,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

    配齐功能科室,完善服务网络。按照“抓龙头、畅枢纽、织网底”的思路,加强“国医馆”布局规划和业务用房建设。鼓励该市中医院朝着三级中医医院目标迈进,支持其新建业务用房,增设中医特色科室,创建中医药综合服务示范区。重新调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室布局,力促中医科室古典化、精品化、个性化。目前,所有乡镇卫生院均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医馆”,都有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内设中药房、煎药室、中医临床诊室、中医病房等一应俱全。着重加强村卫生室中药房建设,积极抢占中医药发展前沿阵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科室完备、功能齐全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 http://www.100md.com
    配优辅助设备,改善硬件条件。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大力推动中医设备更新换代。经多方努力,该市争取到中国初保基金会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捐赠中医经络康健仪、微波治疗仪等中医诊疗设备700多台件,总价值超过800万元。为调动各单位采购中医辅助设备的积极性,该市除财政拨款建设“国医馆”外,对自购中医辅助设备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设备价值的30%实行“以奖代补”,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

    配强人才方阵,提高服务质量。人才是繁荣中医药事业的关键。耒阳市采取公开招聘、双向选聘、退休返聘等多种方式,盘活了中医药人力资源,配优配强了“国医馆”人才方阵。该市先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6名中医医生,通过人才“绿色通道”引进19名应届高校中医本科生,返聘32名有声望的离退休老中医。凡是符合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编办优先入编,人社部门优先办理工资、职称等手续,卫生局和用人单位协助解决住房、配偶调动等事项,确保了中医人才队伍的稳定。

    助推能力升级,展示中医药独特魅力
, 百拇医药
    为了促进中医药稳步持久发展,耒阳市从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中医药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中医药技术传承与创新等多个方面,丰富中医药服务内涵,拓展中医药服务载体,大大提升了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

    为了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扬光大祖国传统医学,耒阳市卫生局自行组织编写了《基层中医医生自修读本》,基层中医医生和乡村医生人手一册,边自学边实践。2005年,国家尚未大规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他们已选派多名中医医生到外地学习小针刀和埋线疗法。经过多年轮训,全市基层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均掌握了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一大批小有名气的中医药特色科室相继涌现。比如,水东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推拿科、哲桥中心卫生院疼痛专科、新市中心卫生院理疗埋线和小水卫生院小针刀治疗等,在群众中享有盛名,全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年收入超过300万元。

    2011年,耒阳市在中医院筹建了治未病中心,积极探索中医药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和方式。2012年,该市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增加了中医药保健服务内容,对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等3类慢性病患者进行中医健康干预,运用“治未病”理论和方法开展孕产妇、慢性病、老年人、0-6岁儿童健康管理。

    根据本市疾病谱的变化,整合中医药技术资源,加大对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慢性病的中医药技术攻关,耒阳市取得了多项中医药科研成果。该市人民医院“抗多动症胶囊”获国家专利;该市中医院“超微粒中药降糖1号”被评为“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中医药科技二等奖”、“超微粒中药(降纤1号膏)外用治疗肝硬化”被评为“湖南省中医药科技三等奖”、“衡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后,该市将拓宽服务内容,深化服务内涵,力促中医药服务能力再提升,努力开创中医药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新局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