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4.11.04
编号:45196
老少间 如何沟通情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4日 大众卫生报 2014.11.04
     现实生活中,有些年轻人总嫌老年人唠叨、瞎操心,而老年人觉得年轻人不理解、不尊重自己。那么,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如何做好双向情感沟通,让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呢?这需要双方从自身方面做出努力。

    作为年轻人,在与老年人交流互动过程时,应掌握两条情感沟通原则。

    第一,高度尊重老年人,从各方面接纳老年人的不足 一般来说,因为参与社会劳动减少,社会接触面变窄,或囿于生理机能的减退,老年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在逐步减弱,最后完全退缩到小家庭内。因而,老年人一般都存在一个心理担忧,害怕自己被社会抛弃。为了证明自己“宝刀未老”,许多老年人喜欢向他人频频提及年轻时候的壮举,以此来自我暗示“我还行,”“不要看不起我,我也有英雄当年”。实际上,老年人的这种举动,更反衬出他们此时的孱弱无力。

    此时,年轻人没必要揭穿老人这种自我保护的做法,最好带着恭敬的态度,认真地听他们叙说,必要时还可以点头、惊叹的小动作来提升老年人的自信。
, http://www.100md.com
    第二、转变与老年人情感沟通的模式 许多年轻人认为,与老年人的情感沟通,主要是陪老年人买点生活用品,聊会天,溜达一会公园。这简化了老年人的需求,其实,老年人的情感交流包含着更多的内涵,比如渴望子女经常回家、给他们打电话、教会他们上网、为他们拍照、为他们买合适的保险、适当地参与老年人的活动、支持单身的老年人再婚……老年人希望借助年轻的亲友的视角,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因此,现代社会中,与老年人相处中的情感沟通模式也要相应发生转变,更多地注重深度心理沟通,内容上要丰富一些,比如说新闻、讲保健、解难事、诉心声。形式上,不仅仅局限于家里,亲友们也可以邀请老年人与自己的其他社会关系到咖啡厅、茶楼等地,帮助老年人拓展社会接触面。这样做,会让老人在聊天中获得乐趣,解除苦闷。

    然而,两者间关系的好坏并非由一方转变就可以改善,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因此,老年人自身也要学会改变。

    保持一定的心理独立性 有的老人长期将个人意识附着在其他家庭成员身上,形成了高度联结。这种关系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种人际关系要保证长久而不断裂,比较困难。最好的办法是每个人都保持一定的心理独立性。心理独立性差的老年人,一定要在意识上提醒自己,培养自己的多个兴趣爱好,学会独处,转移对他人情感沟通的过分依赖。情感需求,一部分要靠自我满足,这可以从自己的“独乐乐”来获取。比如一个擅长钓鱼的老年人,当他情绪苦闷,很想冲人发牢骚或发脾气时,他可能思虑了这种做法的坏处,毅然地通过户外垂钓来转移自己的视线,这种急迫而强烈的情感沟通就通过自我消遣而达到目的。
, 百拇医药
    情感沟通要通过双方共赢来实现 老年人的情感沟通,要与他人最终实现“共同成长”双赢局面来长久维持。如果老年人为了排遣孤独和苦闷,一味地拉着亲友倾吐烦恼,牢骚满腹。时间一长,听者必然受到坏情绪的传染,自己也焦躁不安或喋喋不休,他们必然视老年人的情感沟通为情绪负担,竭力地逃避这种苦差事。反过来,老年人则更加哀叹年轻人不懂事,不孝顺,内心更为伤感和颓废。

    如果情感沟通时,老年人能控制一下情绪,重问题轻牢骚,以建设性的态度与年轻人平和地谈论人和事,他们必然不觉得是压力,而愿意深入地交换意见。另一方面,老年人拥有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经验,如果能帮助年轻人运用一下人生智慧,在一些老年人原本擅长的领域,做点点拨或指导,帮助他人发展,必然赢得年轻人的尊敬,更乐意主动与之进行情感互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资源整合、取长补短乃是情感沟通的最佳结果。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研所 吴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