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5.03.10
编号:47231
何谓吡哌酸锥体外系反应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0日 大众卫生报 2015.03.10
     吡哌酸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又名吡小酸,系口服片剂类药品;用于对敏感菌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细菌性肠道感染。吡哌酸的主要不良反应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嗳气、腹泻或便秘等,这些不良反应都比较轻微,但在使用吡哌酸剂量偏大或长期服用的过程中,还必须警惕一种很少见的不良反应,即锥体外系反应。

    有研究表明,当每日用药剂量达到1.5-3.0克时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就会增加。另外,常规剂量用药超过1-2周也会增加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为何吡哌酸会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这是因为吡哌酸可以拮抗锥体外系的多巴胺受体,导致多巴胺神经功能减退。而多巴胺能神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肉张力和维持肌肉运动平衡,因而当多巴胺神经功能减退时就会造成肌张力过强,平衡运动失调,从而引起颈项强直,两眼上翻、朝上凝视,牙关紧闭,张口不能、流涎,甚至是四肢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所以,在使用吡哌酸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必须严格控制剂量,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当立即停药,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对抗药物;一般来说,吡哌酸所致锥体外系反应的预后良好,通常在停药1-2天后得以迅速缓解。

    陕西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副主任医师 韩咏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