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肌梗塞
编号:49899
气胸误诊为心肌梗塞 突发心前区疼痛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23日 大众卫生报 2015.07.23
     突发心前区疼痛

    【典型病例】童先生62岁,5年前确诊患有冠心病,一直坚持按时服药,但仍时有心前区不适。半个月前童先生在家中提水桶时,突发心前区疼痛,伴冷汗、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家人忙把他送到当地医院,心电图示“ST段下移”,医生结合患者症状及既往史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给予吸氧、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病情无好转,将童先生转往另一家医院。

    入院时,童先生血压为80/60毫米汞柱,查得血常规、心肌酶、肝肾功能均正常,胸廓无畸形,左侧饱满,且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律”,医生认为这些都不支持心肌梗塞的诊断,立刻为童先生安排了胸部X线检查,结果提示“左肺95%被压缩,纵隔向右移位”。原来,童先生在提水桶时因用力不当引发了“左肺自发性气胸”。医生立刻为其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3天后,童先生胸痛、呼吸困难缓解,复查胸片“左肺已完全恢复”。

    【为什么会误诊】胸膜腔是由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所形成的一个密闭腔隙,正常情况下呈负压。脏层胸膜-肺泡发生破裂,胸膜腔通过呼吸道与大气相通,空气进入胸膜腔后,压力增大,使肺部受压,即为“自发性气胸”。多数自发性气胸无明显诱因,也可于持重物、屏气、剧烈活动后诱发。由于其症状无明显特异性,故易与其他心肺急症混淆。

    本案例中患者误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患者是在活动时突发心前区疼痛、气促,且既往有冠心病史,医生很容易凭惯性思维想到病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诊断。第二,医生临床经验不足、查体不仔细。初诊医生仅凭“ST段下移”和“心前区疼痛、气促”等症状就诊断为“心肌梗塞”过于草率,如果在查体时能及时发现患者左侧肺部饱满,以及左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做个胸片就能很快明确诊断。

    【诊断依据】一旦发生自发性气胸,患者通常是以突感一侧胸痛、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为主要表现。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与发作的过程、肺被压缩的程度和原有的肺功能状态有关;而胸痛多为尖锐性刺痛和刀割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可局限在胸部,亦可向肩、背、上腹部放射,轻度气胸时,胸痛可能是惟一症状。此外,患者还可出现“患侧胸部略饱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重要体征。

    除上述症状和体征外,胸片是目前诊断气胸最可靠的方法,可显示肺萎缩程度、有无胸膜粘连、纵隔移位及胸腔积液等。

    自发性气胸积气量少于胸腔容积的20%时,可不抽气,一般在2周内可自行吸收;如大量气胸须进行胸膜腔穿刺,或行闭式胸腔引流术,以减轻积气对肺和纵隔的压迫,同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附属医院

    张恒涛 秦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