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流行性感冒
编号:54258
巧用药避免药源性“流感”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0日 大众卫生报 2016.03.10
     众所周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但近几年来临床发现,许多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貌似流感的不良反应。临床上遂将由药物诱发的以寒战发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候群为主,伴或不伴有全身不适、鼻塞、流涕、皮疹等表现的一组症状群称为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DFS)。而下列这些药物都可能引发药源性“流感”。

    抗感染药物 如利福平、链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两性霉素B,氟康唑、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异烟肼,海群生、呋喃嘧酮、干扰素,聚肌胞、左旋咪唑、核苷类似物、白洁素-2等。

    心血管药物 现已发现的有藻酸双酯钠、胺碘酮、西利洛尔、肼苯哒嗪、肝素、蝮蛇抗栓酶等。

    抗肿瘤药物 如全反式维甲酸、打卡巴肼、丙二醇二胺、三尖杉酯碱、门冬酰胺酶、喜树碱等。

    免疫增强剂 如胸腺素al、胸腺因子D等。

    三环抗抑郁剂 如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氟西汀等。

    抗癫痫药 偶见于加巴喷丁、拉莫三嗪、非氨酯类。

    疫苗类 如亚洲甲型流感减毒活疫苗、三价流感疫苗、布氏杆菌减毒活疫苗、钩体病疫苗,伤寒疫苗、狂犬疫苗、麻疹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及霍乱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小儿麻痹糖丸等偶有致病报道。

    其他类 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低分子右旋糖酐、二羟乙胶酸芪咪、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植物毒素、中药苦楝皮的亦有个案例报道。

    为了预防药源性“流感”的发生,可以技巧性地避免用药。如左旋咪唑调节免疫、驱虫分别改用环孢素、肠虫清等;聚肌胞治乙肝可改用干扰素、长效复合干扰素、核苷类似物、乙肝治疗性疫苗等;坚持合理用药,利福平应用每日一次连续疗法,干扰素从小剂量开始应用或予间歇疗法,使患者逐渐耐受;提高药物质量,如低分子右旋糖酐、LFN等,提高其纯度可大大降低发病率及反应程度。

    当出现药源性流感时,某些药物临床无法替代,虽反应重而又必须应用者,如两性霉素B可对症治疗。如合用地塞米松、阿司匹林、消炎痛等,以此痛过药理协同作用减少前者用量,亦是减轻不良反应的措施之一。

    江西省彭泽县中医院 刘国应,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