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6.11.22
编号:59362
你是慢性忧虑者吗? 焦虑感 挥之不去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22日 大众卫生报 2016.11.22
     焦虑感

    挥之不去

    23岁的小芳是一个特别容易忧虑的人,每天都会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产生忧虑,比如出了门怕门没锁,到公司怕和同事关系处不好,晚上睡前又忍不住担心自己的财务状况……她总觉得糟糕的事情有可能会发生,这种感受长久地伴随着她,无法摆脱。

    如果你在平时也有过类似的感受,那么你可能是个“慢性、长期忧虑者”。本文为你作详细解读。

    【什么是慢性忧虑?】

    心理学教授托马斯·布克博士将忧虑定义为“一连串充满负面感情色彩的、比较难以控制的想法与画面”。人们会感到忧虑,是因为觉得自己可能会遭遇到一些潜在的问题,需要去预测这些麻烦,或者尝试解决它们。而慢性忧虑描述了一种忧虑持续存在的模式,它并不是一个诊断学上的术语,而只是一种主观上的感受,即一个人总是处于忧虑中。
, 百拇医药
    许多研究者会将慢性忧虑与广泛性焦虑症(GAD)联系在一起,因为慢性忧虑可能是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的表现。需要说明的是,虽然GAD的核心症状是慢性忧虑,但是不代表慢性忧虑者一定是GAD患者。

    【慢性忧虑者有哪些特征?】

    1、容易出现灾难化的想法 慢性忧虑者容易在遭遇到问题时,把情况往最坏的地方考虑。比如,有的慢性忧虑者发现男友迟到15分钟后,就会担心是不是对方出了车祸。同时,慢性忧虑者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自信,他们认为一旦最坏的情况出现了,他们也没有办法去应对,只能忧虑下去。

    2、较高的焦虑敏感度 慢性忧虑的人,会有较高的焦虑敏感度,如手心出汗、心跳加速、头晕等等。

    3、更多的反刍思考 有些慢性忧虑者表示,自己一天中10%的时间在进行反刍思考,即带着负面的态度去思考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比如,如果给他们观看会引起不适的电影画面,慢性忧虑者会在接下来3天中都忍不住地不断回想当时的画面。而且,他们会比不忧虑的人更多地关注在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上;同时,由于过分地关注自己过去的错误,使得慢性忧虑者在犯错后,会在之后接二连三地犯错。
, 百拇医药
    【成为慢性忧虑者的风险因素】

    1、遗传 在对同卵双胞胎的研究中发现,如果同卵双胞胎中一个人患有焦虑症,另一个也患上焦虑症的可能性是31%-88%,而一般人的发病率是0-8%。这说明先天遗传对容易焦虑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认为,婴儿遗传的并不是一种焦虑的症状,而是一种更敏感、更容易激动的气质,使得人们在长大后,更容易被任何小的、有危险性的事物刺激,产生忧虑。

    2、父母教养方式不当 童年经历也会对人们的忧虑倾向造成影响。比如,慢性忧虑者的父母可能表现出对世界过分谨慎的态度,他们的父母比一般人更容易害怕和担忧。他们会过分关注子女一些潜在的危险,比如他们会说:“不要总是盯着电视,眼睛出问题了怎么办?”父母越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害怕的态度,孩子会在成长过程中习惯这个特点,倾向于过分地忧虑安全问题。

    此外,父母可能设置了过高的标准。如果父母过于严格,子女就会担忧自己是不是会被父母接纳,是不是足够好。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感到缺乏安全感。
, http://www.100md.com
    3、长期的压力 长期的压力可能会影响到神经系统,使得人们情绪不稳、或者出现广泛性焦虑。

    【慢性忧虑会造成哪些影响?】

    1、习惯性回避 当人们忧虑某种场景或者事物具有潜在的威胁时,会采取回避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而由于慢性忧虑者总是有不安全感,他会持久地进行回避,从而养成回避的习惯,使得回避行为从一种自我保护成为一种自我设限。它会影响慢性忧虑者生活的许多方面,限制他们的选择以及表现。

    比如,A由于害怕自己因为鲁莽地尝试新事物而犯错,于是在工作时,他不敢主动要求接下新项目,失去了展现自己的机会;而在感情中,他也不敢去对暗恋的对象表达爱意;在社交场合上,他怕自己说错话会得罪他人,于是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感。

    2、损伤大脑 慢性压力反应还会对大脑造成损伤,增加罹患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症和失智症的可能性。
, 百拇医药
    3、情绪管理能力下降 一些慢性忧虑者会将忧虑作为一种防御手段,来压抑让自己不舒服的念头和情绪。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当我们感到焦虑时,我们其实是逃避了更深层的、更恐怖的情绪,也许是害怕,也许是孤独,也许是无能为力。

    【当你处于慢性忧虑中

    该怎么办?】

    调整慢性忧虑是个漫长的过程,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除了以下几个方法外,也要注重日常的自我关怀,如平时的锻炼,或者需要进行低应激、低焦虑的饮食结构。

    1、放松练习:平缓呼吸练习 研究发现深度放松可以防止压力累积、减少广泛性焦虑。如果每天能定期做20-30分钟的深度放松练习,经过几周后,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感觉更轻松。放松练习包括:呼吸练习、渐进性肌肉放松、瑜伽等等。

    2、挑战对忧虑的积极想法,区分问题类型 慢性忧虑者需要明白,“忧虑”与“解决问题”是两个不同的行为。如果单纯地进行忧虑,只会让人们困在自己的情绪中,而问题和威胁依然存在;但“解决问题”则包括对情境的评估、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以及将计划付诸实施,这才是一个实际消除问题的过程。可解决的问题是那些你能立刻做出行动计划的问题。比如,如果你担心自己到月末没有足够的钱生活,那么你可以立刻做出预算;而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是没有即刻相对应的解决方案的,比如“有天我得了癌症怎么办?”

    3、给自己列一个“忧虑清单”,进行适当表达 当你感到忧虑时,就把忧虑的念头写下来,成为一个“忧虑清单”。这个做法的好处是它打断了你沉浸在忧虑思考中的做法,并且不是通过压抑的方式,而是进行适当的表达。,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