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7.11.09
编号:66553
中医各学科全面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9日 大众卫生报 2017.11.09
     公元220年,随着东汉政权的瓦解,中国进入了一个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时代,分别经历了三国鼎立(公元220-280年)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2-589年)。在这期间,文化、科学、医药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医学教育水平已明显提高,还出现了大量的医学著作,特别是脉学、针灸学、本草学及方剂学方面。

    针灸学

    针灸疗法在该时期的中国已经非常普遍,先前对此作出描述的多位医师,如扁鹊、张仲景、华佗、樊阿等都因此而闻名,《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针灸的记载,但最著名的针灸学著作当属皇甫谧所著的《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生于东汉末年,所著的《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讲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总结了以前各书有关针灸疗法的经验。书中内容包括有关中医解剖、生理并深入描述经脉概念,还说明了取穴部位及用针技巧,以及针灸的临床指标及应用后反应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 百拇医药
    脉学

    该时期的医学已有血液及循环系统的概念,认为人体内有两个不同的循环系统,不同物质在这两个系统内流动:血液从心脏泵出后,经血管灌输全身;气从肺泵出后,经看不见的经络运行全身。

    王叔和是魏晋时期的名医,所著的《脉经》集古代诊脉法的大成,是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全书共分十卷、九十八篇。王叔和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首次将脉象归纳为浮、沉、滑、濡、弦、紧、细、涩、虚、实、散、结、代等为24种,并对每种脉象的特点、所反映的病理现象做了详细的叙述。

    方剂学

    由于受到道教长生思想的影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炼丹术已经非常普遍,炼丹方士被认为是早期的药剂师,他们在研究不死之药的同时,还获得了不同化合物或金属提炼技术,并将手写的记录互相传阅,更有人雕刻在寺庙的石壁上。近代在河南省洛阳附近的龙门佛窟里曾发现了一批公元6世纪未期的医学文献,包括100多篇医方。
, 百拇医药
    本草学

    该时期的本草学也有较快发展,陶弘景编撰的《神农本草经集注》是结合《神农本草经》与《名医别录》中的365种药物进行重新整理、作注而成。《神农本草经集注》共记录了730种药物,除了增加对每种药物的说明外,还将药物分做玉石、草本、虫兽、米食、果、菜及有名未用七大类。本书的问世后有很大的影响,成为后期中医药分类的标准,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书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的。

    急救学

    这一时期的急救医学也有较大进步,由葛洪编著的《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书中记录和描述了临床各种常见疾病的疗法和预防策略,且对于一些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疟疾、天花、麻疹及霍乱等已有较清楚的认识,其中一些方法仍沿用至今,如草麻黄及常山分别用于治疗哮喘及疟疾。

    其他医学文献

    此时期其他方面的重要医学文献还有雷敩的《雷公炮炙论》,这是第一本关于药物炮制学的专著,书中系统总结了药物炮制方法,如炮法、蒸法、煮法等。公元479-502年间,南齐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外科专书,书中广泛记载了公元5世纪的各种外伤疗法及皮肤病如疮、疖、疽等疗法,其中的一个经典是用水银药膏治疗皮肤病。

    魏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