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7.11.23
编号:66863
活字印刷术问世 大量医学书籍相继出版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23日 大众卫生报 2017.11.23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距离开封20公里的陈桥发起兵变,被拥立为帝,建立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的分裂局面,再次将中国统一。而这期间,布衣出生的毕昇在前人印刷术的基础上将之改良,发明了更为方便实用的活字印刷技术。此后,大量医学及科学著作随之出版,促进了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提高。

    宋朝政府专门设立了“校正医书局”,集中了一批著名医家及学者,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搜集、整理、考证、校勘,很多医籍如《素问》、《神农本草经》、《脉经》、《甲乙经》都是经过该时期校订、刊行后流传下来的。此外,《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古籍的注释也相继出版,这对当时及后世的医学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同期世界药物学领域中的先驱。另外,宋廷还设立了“尚药局”,广泛收集宋代以前的药方及民间验方,编成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该书是由翰林医官使王怀隐等人于公元982年编撰的,书中共载16834个处方,并对方剂、药物、病证及病理都进行了论述。

    宋朝政府还把医药行政与医学教育分立起来,“翰林医官院”主要负责医之政令和医疗事务,“太医局”主要负责医学教育,并把医学分为内科、风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及骨科、产科、针灸科、创伤及咒禁科等九门学科。教材除了有前唐的医学文献外,还新增了陈言的《三因极——病证方论》,该书将病因归为三类:内因、外因及不内外因,这种分类虽与汉代张仲景所述略同,但内容更全面,更符合临床应用,且“三因分类”的原则一直为后世医家遵循。
, 百拇医药
    另一个为医学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是翰林医官尚药王惟一(公元987-1067年),他研制出的两具与成年男子体形相等的“铜人”不仅可供学习,还可用于学生考试。铜人体表刻有657个穴位,考试前将铜人外表涂蜡,往体内注水,并穿上衣服,如刺中穴位则会有水流出,否则就刺不进去,以此判断医学考生对穴位的掌握程度。此外,王惟一还据此撰成《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不但印行,还刻成两座石碑,立于开封,作为公众参考,被视为针灸史上的里程碑。

    该时期的法医学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法医学家宋慈于公元1247年完成了首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此书被视为中国死伤狱断案的法典及依据,并一直沿用600多年,宋慈也因此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本书内容包括人体解剖、尸体检验、现场勘察、死伤原因鉴定、各类中毒急救及解毒方法等。书中描述,如果人是中毒身亡,会表现青或紫色皮肤,嘴及眼睛张开,手足指甲呈蓝色,眼、耳、口、鼻都可能有血液流出,如果将肥皂水洗过的银针探入死者口中,银针会变黑。

    宋政府不但重视医学文献出版,也非常鼓励医学研究及实践,儿科及妇科逐渐发展成为独立学科,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儿科专家及专著中,以钱乙和他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为代表,该书系统介绍了儿童生理、病理及治疗方面的内容,还包括痘疹(天花)、水痘、麻疹等儿科传染病证侯及治法,颇有创见。妇科及产科成就最大的是陈自明及所著的《妇人大全良方》,该书主要讲解妇科方面的月经、生育以及常见疾病,以及产科胎教、妊娠、难产及产后疾病等,内容非常丰富。

    魏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