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8.05.31
编号:70398
气色不好 中医调理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31日 大众卫生报 2018.05.31
     很多人面部气色不好,但是到医院又查不出什么毛病,怎么办?这种情况可以试试中医。祖国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于外”,认为气色不好其实就是体内脏腑气血失调的外在表现。

    亚洲人正常面色为红黄色,明亮润泽,但会随着季节、气候变化,以及饮酒、劳动、情绪、日晒等影响发生临时性改变,此属正常现象,中医称之为“常色”。而其他一切反常的面色均称为“病色”,中医将病色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每种病色各有主病。

    面色萎黄或苍白 面色淡黄或苍白无光泽,且伴有嘴唇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疲倦乏力,或手足发麻、女性月经量少等,多为营养不良或贫血征兆;如果不仅面色发黄,而且眼睛巩膜或全身皮肤也发黄,则要警惕肝胆疾病。中医认为,此面色多为气血不足。

    面色潮红 面部红色浅淡,部位局限于颧部,且每天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午后),还伴有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盗汗等表现者,常见于结核病、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或房事过度等原因导致的肾阴不足等。中医认为,此症属阴虚内热,生活上宜调畅情志,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面色灰黑 即面色灰黑,黯而无光泽,常表现为眼眶灰黑,肤色晦暗,可伴有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神疲乏力、记忆力下降、情绪不佳、缺乏激情和自信,甚至畏寒肢冷、性功能下降等。中医认为,出现该种面色是因为操劳过度、肾气亏损、阳气不足、血脉运行不畅而致。此类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治宜温补肾阳,可服用金匮肾气丸;若不怕冷,反伴有阴虚火旺症状,则为肾阴不足,可服用知柏地黄丸。

    湘西民族中医院妇科

    副主任医师 吴健枝,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