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75166
手术后,他抑郁了…… 专家: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很重要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2日 大众卫生报 2019.03.12
     专家: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很重要

    54岁的邢究是企业的一名勤杂工,几个月前胆囊炎发作,被工友送去医院做了胆囊摘除手术。手术很成功,可术后他却总感觉身体不对劲,于是一次次地就医,多次医学检查却都显示他的身体没有异常。后来,邢究的情况变得更糟了,一吃东西就觉得消化困难,睡眠也不好,心浮气躁,工作效率变低,还经常与工友发生口角。后被送至医院心理科就诊,一查原来是他罹患了手术后抑郁症。

    实际上,像邢究这样的患者很多,他们本身对医院怀有禁忌心理,有的甚至还有白大褂综合征。在他们看来,虽然现在医疗技术已经很发达,但总会有一定的意外风险,没准儿就让自己给碰上了;手术后还要遭受巨大的躯体疼痛,导致心理始终处于一种高度应激状态。

    这和入院前的心态截然相反,入院前患者特别期盼能够早日手术解除痛苦,生怕排不上手术的队伍;一旦手术日期定下来后,反而惶惶不安、思前想后,各种消极、负性情绪如紧张、担心、害怕等滋生。

    手术前后的心理波动会影响患者的生理表现、手术效果和预后。这需要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和家属相应的心理护理,否则患者就容易在经历了手术后的疼痛期,逐渐平静后出现抑郁反应。他们有的表现为行为退缩,不言不语、不爱活动、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食欲和睡眠出现问题,有人甚至还出现躯体不适,这种心理状态不利于术后康复。医护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并理解患者这种忐忑不安的心理,并结合各科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和家属做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 要对患者和家属做好手术前的沟通。对患者来说,必要的病情告知和健康教育,讲解手术过程、手术的成功案例和注意事项,可以让他们尽快适应病人的角色和住院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医患关系。适应手术和住院环境,可以让患者增强参与手术的信心,消除心理包袱。

    第二、指导患者家属做好陪护和心理关爱。让家属了解患者在手术前后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异常情绪、行为表现,对患者给予足够多的理解、支持、关心和包容。家属的态度尤为重要,这是患者康复不可或缺的心理力量。因为手术后的疼痛,可能让患者在痛苦时失去耐心,经受不住任何外来的刺激,部分患者还会有身体部位的缺损,比如切除乳房、子宫、截肢等,家属的关爱作为一种心理屏障,可帮助患者应付各种生活麻烦和困难。

    第三、对于手术前就有抑郁表现的个体,需要实施特别的心理干预方案。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制定能够恢复稳定情绪和生活希望感的心理调节活动,比如做一些团体心理辅导和自我肯定训练,目的是帮助他们逐渐恢复积极情绪;鼓励患者寻找生活的意义,放弃自我责备;在患者痛苦时,医护人员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给予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寻求社会支持,让亲友用各种方式来关心病友,促进其心理平衡。病情严重的患者考虑使用药物调节,并辅以一定心理辅导。医护人员需要评估患者有无自杀的可能,需要时进行严密的看护。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卫所

    李则宣 黄任之,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