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更多...
编号:124417
中央苏区的中药生产和研发

     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为了治疗军民伤病,保障苏区军民健康,中央苏区通过整合中医药资源,采集中草药、自办中药厂、开展中药研发等,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对药品的需求,也为革命的顺利发展提供了保障。

    中药产业在苏区得到新生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毛泽东的诗勾勒了中国百年的近代史,旧中国内忧外患。中央苏区更是贫困交加,还被敌人长期包围和分割在农村,人民生产生活十分困难,医疗服务很差。毛泽东的《寻乌调查》说江西赣州寻乌县人口约2700人,“本城就是百和堂、杨庆仁、新德生、田仁和、王普泰、黄裕兴、福春堂等七个药店……有些钱赚。药材生意是很有利的,用秤称了进来,用戥子戥了出去。分粗药、嫩料两类,粗药(水药)是治病的,一般人都要吃;嫩料是补品,只土豪才买得起。嫩料有价钱讲,粗药听药商话价。”据《寻乌县志》记载,清末时期寻乌县城和较大圩镇挂牌开业的中医诊所兼营药店有10余家,到民国时期还有所增加,其中较有名气的有咸孚堂、同仁堂、德兴堂等,《寻乌调查》的记录中却没有一家是“老字号”。这也说明“寻乌城是这样一个手工业商品和资本主义商品交战表演了剧烈的荣枯得失的地方。”中医药的生存空间很小,颓废败落,中药材成为奸商牟利的工具。

    中央苏区开展土地革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群众生活大大改善。苏区政府通过发行战争公债、经济建设公债促进经济发展,工商贸易也得以发展。中央苏区的中医药需求逐步加大。敌人封锁引起的药品不足和西医师资源缺乏又加剧了对中医药的依赖,客观上促进了中央苏区中药产业的发展。

    采集中草药是重要工作

    红军医院西药十分缺乏,仅有阿司匹林、止痛片、麻醉药、红汞、碘酒等少量药品,且供货时常得不到保证。中央苏区在《红色卫生》中倡导:“尽量用中药代替西药……在敌人封锁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56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