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169期
编号:127531
名师引我入道岐黄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69期
     时光荏苒,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其中凌耀星(1919—2015)、胡建华(1924—2006)、裘沛然(1913—2010)三位老师的教育和培养,令我终生难忘。

    凌耀星:探宝与挑刺

    初识凌耀星老师是1978年到北京求学时,凌老师应我导师方药中先生邀请,来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班讲学。难忘凌老师满头银发,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声如洪钟,讲解条理清晰,分析鞭辟入里,论证丝丝入扣,新意迭现,演讲妙趣横生。我默然识之:“研究学问就应该像凌老师这样。”出于对凌老师的崇拜,也深感自己中医经典知识的匮乏,毕业以后我选择了回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教研《内经》。1984年我如愿以偿地来到凌老师的麾下,一方面继续向凌老师学习,一方面在教学中学习研究《内经》。

    凌老师把我引进《内经》之门。我聆听了凌老师的每一次讲课,认真记下了她对《内经》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阐发。学习《内经》要把握好“读书与实践,探宝与挑刺,文理与医理,钻进去与跳出来”几个环节。其中“探宝与挑刺”,是说对待文化遗产应持严肃慎重的态度,切不可以现代医学的观点,轻易地加以否定或随便地画等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