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痛风
编号:131868
从浊毒分期辨治痛风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291期
     痛风为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慢性代谢性疾病。主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单钠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肾小管管腔或间质中而引发相关部位急性、疼痛性炎症。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慢性关节肿胀、痛风石形成,可累及引起肾脏病变甚至肾功损害,并常诱发或加重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中医学对痛风的论治虽历史悠久,然亦现古方新病之困,而从“浊毒痹”创新论治则能扬长避短而著效之。

    痛风病因为浊瘀痹阻

    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痛风、白虎历节、走注风等范畴。长期以来,中医学对痹证类的病因认识总体未离《素问·痹论》:“风寒湿邪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之旨,强调环境气候因素导致痹证之因的重要性,但是从现代医学而论则存大异。虽同称痛风,然此痛风非彼痛风,现代痛风虽可归古“痛风”之范畴,但其成因与风湿免疫类的疾患具有根本不同,是完全以内在因素为主所致之代谢性疾病,具有其独立的病理机制。

    前人于痛风相关痹证之内因的论述甚少,张仲景于《金匮要略》有:“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首提及饮酒之因。明代程玠《松崖医径·痛风》谓:“痛风者,肥人多因风湿,瘦人多因血虚。”已认识体质因素与痛风亦有密切关系。

    而论痛风之成因贡献最大者莫过于朱丹溪。他于《格致余论》提出:“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热血得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首先确定病名为痛风,指出成病是先有“血受热已自沸腾”之内因,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汗浊凝涩”的病机观,并提出“又有痛风而痛有常处,其痛处赤肿灼热,或浑身壮热,此欲成风毒,宜败毒散”之从毒论治法。这是从前人“风寒湿”痹阻之传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也是与现代痛风最为相近者。国医大师朱良春进一步指出,受寒受湿不是痛风的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因之“浊瘀痹”论。后虽有浊阻、痰瘀互结、湿热蕴结、浊毒内蕴、肺脾气虚、肝肾阴虚观等,但均显论理之系统性不足。

    随认识及辨治的深化,传统之痹病风寒湿杂至的病因观,于现代痛风虽不至相悖但其局限性显而易见。与风寒湿等外因相比,先天体质因素,加饮食失宜才是其发病最重要的成因。而其脾胃升清降浊失司,脾不散精,食谷不化反生浊瘀酿毒之病理机制中,内毒是核心要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