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补益汤 > 补血 > 归脾汤
编号:128242
归脾汤在内科学中的应用新知

     归脾汤原载于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方中不含当归、远志,至明代薛己为加强养血宁神之效将此二味补入。全方由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炙甘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大枣、生姜组成,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心脾同治,重在补脾,气血并补,重在益气。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所致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诸多血证,临床可见体倦食少、面色萎黄、盗汗虚热,舌脉可见舌质淡苔白、脉细缓无力等。

    笔者根据《中医内科学》中运用归脾汤治疗的各类病证做一总结,以便更加清晰地体会归脾汤对“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诠释,同时可进一步洞察归脾汤所体现的“血(脉)舍神”脉络主旨。

    心悸(心血不足证)

    主症为心悸气短,伴见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苔红、脉细数。证机为心血亏损、心失所养而致心神不宁。临床常用归脾汤联合安神定志丸治疗,或配伍养血安神之品,如柏子仁、石菖蒲、首乌藤等。心悸的临床证型有虚有实,虚为气血阴阳不足,实为痰火、血瘀、水饮。心血不足是心悸最常见类型,治疗得当,可以阻止疾病进一步加重,故及时准确地应用归脾汤补血养心在心悸的治疗中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

    不寐(心脾两虚证)

    主症为多梦易醒,伴见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腹胀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证机为脾虚血亏、心神失养致神不安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76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