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36132
五行的源起和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379期
五行概念的形成,五行的科学性评价,五行概念的科学性评价,《黄帝内经》用五行,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
     五行,是基于十月太阳历法一年分五季观念,表现为“天-地-物-人”三位一体互联互通、有序变化的五种“象态”。

    五行概念的形成

    五行概念首见于《尚书·洪范》,自管仲所处时代之后,逐渐赋予其哲学内涵,常用于表达人们能够认识事物的属性标记,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相生相克关系及其次第被明确地表述,则见于西汉《春秋繁露》。

    这一观念是古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对人类生命活动影响最大而又最为直接的十月太阳历法五季观念。十月太阳历将一年360天分为五季(又称“五行”),每季(“行”)各72天,从冬至节日以后五季依次为木→火→土→金→水。十月太阳历之所以将一季称为一“行”,是指随着时序的迁移,气候会不断地移“行”。在其演变过程中,也受五方区位观念、五星观念、五材观念的影响。

    就五行的五季观念而言,人类将自己置于一个太阳回归年的不同时间区位的有序动态变化之中。就五行的五方空间区位划分而言,人类将自己的生存状态放置于一个有规则、有意义、可认知空间系统之中,由此形成了古人将可以认识的事物进行五季、五方分类的时间、空间配位观念。就五季、五方的时、空区位而言,人类第一次将自己生存的时、空区位放在一个有规则、有意义、可认知的时、空系统之中,由此形成了古人将可以认识的事物进行五季、五方分类配位的理念。此后成书的《黄帝内经》则广泛地应用五行概念、事物的五行属性、五行之间生克关系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并且深刻、全面地体现于所建构的医学学科各个知识层面,从而使这一发生于先秦时期的五行理论蕴涵丰富的生命科学知识元素,并成为中医药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五行理论则是研究五行的概念内涵、特性、事物五行属性归类及其相互关系,并用以解释宇宙万物之间广泛联系的古代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古人认识宇宙万物相互联系,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哲学理念。《黄帝内经》在构建其医学理论时,全面地运用了这一哲学概念及相关理论构建自己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

    五行理论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在五行理论形成及盛行之际,正是《黄帝内经》医学理论构建并形成的时期。因此,该书广泛地运用五行理论及其思维方法,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自身的整体联系,人体各个系统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将五行理论广泛地应用于指导临床诊断、病理分析、治疗用药、刺灸取穴、心理调整与心理治疗等各个层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7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