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周仲瑛团队这样防治出血热
出血热康复出院患者向医务人员道别。
20世纪60年代初期,江苏省苏南地区小范围出现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情况,当时省卫生厅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和调查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防治研究工作未能连续进行。至70年代初,疫区范围不断扩大,引起了省卫生厅的高度重视。江苏省卫生厅遂从省内各大医院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了江苏省出血热防治研究协作组(后改名江苏省出血热防治技术指导组),深入疫区开展防治研究工作。
早期中医介入初显效
以金国瑞、徐长桂、金妙文等为核心的出血热防治协作组早期中医分队,根据江苏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季节、证候特征及该病来势凶猛,传变迅速,具有传染性的特点,把流行性出血热归类为中医学“温病”“温疫”“疫斑”等的范畴,认为该病的发生原因是人体抵抗力不足,温邪疫毒乘虚侵袭所致。
基于对流行性出血热整个病程病机的认识,协作组提出在治疗上,初期属热毒炽盛的实热证,应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为主。继则邪实正虚,则应扶正祛邪,应根据病情的变化辨证施治。至恢复阶段,邪去正虚,则应以扶正为主。因此,在早期如能抑制温毒的发展、病情的传变,则可越过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而直接进入恢复期,从而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因此,主张在发热期重点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兼有消肿利水作用的清热解毒4号方治疗。
清热解毒4号方是由大青叶、金银花、半边莲、草河车、龙胆草等五味药各30克制成100毫升溶液而成。徐长桂、金国瑞两位老专家带领第一批参与救治工作的医护科研人员,自1973年10月开始,至1978年2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