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正华临证医案四则
医案一:王某,女,61岁。2008年7月4日初诊。主诉:胃胀痛1周。现胃胀痛、嗳气1周,伴两胁胀,大便稀,4次/日,疲乏,易汗,口干,纳眠可,小便调,舌黯,苔薄黄腻,有裂纹,舌下青紫,脉濡细。既往病史:子宫内膜癌(2008年3月手术)史,肠梗阻史。
诊断:(脾胃虚弱,肝郁气滞型)腹胀痛。
治法:补脾益胃,行气消胀,止痛。
方药:炒白术15g,炒枳壳10g,青陈皮各6g,炒薏苡仁30g,茯苓30g,炒麦谷芽各15g,炒神曲12g,砂仁(后下)5g,佛手6g,绿萼梅6g。7剂,水煎服。
2008年7月11日二诊:患者诉,胃胀痛减轻,昨日受寒又胀痛伴嗳气,大便成形,1日2行,口干缓解,仍口苦,纳眠可,小便调,舌黯,苔微黄,脉濡细。
方药:炒白术15g,炒枳壳10g,青陈皮各6g,炒苡仁30g,茯苓30g,炒麦谷芽各15g,炒神曲12g,砂仁(后下)5g,佛手6g,绿萼梅6g,赤白芍各15g,苏叶梗各5g,14剂,水煎服。
按:本案患者年逾花甲,身体渐弱,又因子宫内膜癌行手术,元气大伤。疲乏、易汗、 大便稀均为脾虚之征;胃胀嗳气、两胁胀为气滞之象。故治以补脾益胃,行气消胀。方中炒白术、炒薏苡仁、茯苓健脾益气,辅以炒麦芽、炒谷芽、炒神曲消食和胃,以促脾运;炒枳壳、青皮、陈皮、砂仁、佛手、绿萼梅合用,疏肝理气消胀。二诊诸症减轻,但因受寒又胀痛,且口苦,舌黯,考虑有热、有瘀。在前方的基础上加苏叶、苏梗散寒行气;加赤芍、白芍清热凉血活血、养阴柔肝止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72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