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结肠病 > 结肠炎 > 溃疡性结肠炎
编号:139522
李佃贵治溃疡性结肠炎用药规律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由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疾病,呈慢性的炎性反应状态,病变呈连续性,可累及直肠、结肠的不同部位,具体病因尚未明确,临床以发作、缓解和复发交替为特点,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UC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黏液脓血便、腹泻及里急后重等肠道内症状及关节、皮肤、眼、口腔、肝胆等全身性的表现。本病归属中医“痢疾”“久痢”和“肠澼”等病范畴。本病患者因其所处缓解期或发作期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且本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因此“久痢”更能准确地描述本病。

    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UC的药物,并且存在疗程长、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等问题,中医治疗该病多采用辨证辨病相结合、个体化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减少激素依赖等特色与优势。笔者师从李佃贵,通过门诊学习,对吾师治疗UC临床用药规律总结如下。

    芳香化浊与清热解毒

    《重订严氏济生方·痢疾论治》中言:“大肠虚弱……风寒暑湿之邪得以乘间而入,故为痢疾。”《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则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瞋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明医指掌·痢疾》又云:“痢之作也,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盖平素饮食不节,将息失宜,油腻生冷恣供口腹,醉之以酒……以致气血俱伤,饮食停积,湿热熏蒸,化为秽浊。”李佃贵认为,该病以浊毒内蕴为其主要病机,其根本在于脾运失职,水液不化聚而生湿,湿聚化热,湿热胶着,日久生浊毒,气血壅滞,搏结大肠,肉腐成脓而发本病。故常以芳香化浊、清热解毒相合而用。

    湿浊为阴邪,易伤阳气,易困脾,其性黏腻,以芳香之品化浊祛湿,常以藿香、豆蔻为代表。藿香,味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14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