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德医道
编号:140158
病若在己身 医者父母心 ——古代医家医德故事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一文中指出,医生治病时必须“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还应当“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要“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即医生看到患者的苦恼感同身受,内心焦急悲痛,不避忌路途艰险,无论昼夜寒暑、饥渴疲劳,全力以赴救护患者。

    清代医家程杏轩在《医述》中写道:“谚云:‘医家有割股之心,安得有轻忽人命者哉?’”意思是只要能治好患者,即使要切自己腿上的肉为患者入药,医生也在所不惜,怎能拿患者生命不当回事呢?

    北宋药学家唐慎微编撰的《证类本草》,是宋代以前本草学集大成之著作。该书问世后,历朝数次将其作为国家法定本草经典颁布,沿用近五百年之久。唐慎微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只要病家延请他诊病,他都全力以赴,风雨无阻,从不因富贵贫贱而区别对待。

    明代医家赵梦弼,遇到急诊患者,不管是半夜敲门,还是百里之外来请,他都立即前往,七八十岁时仍拄着拐杖上门应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其行医时,从四面八方来延请的人众多,他都有求必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34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