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园地》 > 2009年第9期
编号:12705584
浅析腹腔镜建立气腹及放置套管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1日 中国医学园地 2009年第9期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09)10-0048-02

    1889年,Fenwick用一带有套管针的膀胱镜行耻骨上穿刺检查膀胱。这是人们第一次利用非天然孔道检查人体内部器官。1901年,俄国彼得堡的妇产科医师Ott使用腹腔镜在额镜的照明下通过阴道后穹窿切开检查一位孕妇的腹腔。1923年,被视为现代腹腔镜鼻祖的瑞典内科医生Hans Christian Jacobeus在进行了上千例临床腹腔镜检查技术后,报到了这种经非天然孔道的操作有可能招致严重出血的并发症,而且认为须中转开腹治疗。1924年,瑞士人Zollikofer F第一次将CO2用作腹腔充气的气体。1938年,匈牙利人Veress Janos发明了沿用至今的气腹穿刺针及人工气腹装置。为了纪念他,现在的腹腔镜气腹穿刺针也叫Veress针。1947年,法国医师Palmer R报到了250例诊断性腹腔镜操作,总结并制定了腹腔镜的操作常规,即Veress针充气法(闭合法)。具体操作如下:

    Veress针由外鞘和中空的内芯组成,外鞘末端为锋利的切割刃,中空内芯比外鞘稍长,带有弹簧使末端钝头可伸缩,钝头处有一侧孔,气体由此通过。穿刺时患者仰卧,在脐上或脐下缘做一10mm横行皮肤切口,用两把布巾钳在两侧钳夹提起,用拇指和食指轻捏Veress针自切口进针,针尖对准中线,与腹壁垂直逐层进入,穿破腹膜后有一明显的落空感,要证实Veress针是否进入腹腔,可用5 mL注射器抽吸少量生理盐水,接上Veress针尾,先回抽,可见有气体进入针筒,拔出注射器针栓,可见生理盐水平面在针筒内无阻力或微阻力下降,则证明进入腹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