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园地》 > 2010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705411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中球囊辅助技术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陆进江 范一木阎世鑫黄 捷
第1页

    参见附件。

     封闭动脉瘤颈

    图5造影可见右侧颈内动脉

    眼动脉段宽颈动脉瘤

    图6行球囊保护栓塞后造影可见

    动脉瘤被致密填塞

    图7造影可见左侧后交通动脉

    眼宽颈动脉瘤

    图8行球囊保护栓塞后造影可见动脉瘤

    被致密填塞,载瘤动脉保持通畅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其死亡率可高达25%~60%,造成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出血和早期并发症。电解可脱弹簧圈投入临床使用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对于颅内宽颈动脉瘤,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仍存在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导致载瘤动脉闭塞,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当动脉瘤体/颈比<2或动脉瘤颈宽>4mm时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往往比较困难。球囊辅助技术应用前,宽颈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为15%[1]。球囊是较早应用,发展成熟的辅助栓塞技术[2-7]。其操作简便、可靠,有利于动脉瘤的致密填塞。使用双导管技术,球囊可以有效稳定微导管在动脉瘤腔中的位置,同时确保弹簧圈在动脉瘤内不会脱入载瘤动脉。处理宽颈动脉瘤时应注意,其具有流入及流出道,操作时保证球囊阻断瘤颈的流入道,而避免流出道闭塞,保持动脉瘤内压力平衡,防止填塞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球囊瘤颈重塑技术中球囊充盈是关键,球囊充盈后应与载瘤动脉直径吻合,紧贴血管壁覆盖动脉瘤颈,防止弹簧圈填塞时突入载瘤动脉;控制球囊容积不可过大,避免造成动脉内膜的损伤,导致术后血栓形成。术中球囊阻断时间应<4min,如超时应及时开放血流,降低缺血并发症发生。本组应用球囊保护栓塞的动脉瘤共50例。对于可能出现的术中动脉瘤破裂,球囊可以有效阻断血流,控制载瘤动脉,这是其优于支架的特点之一;另一优势在于栓塞术中、术后不需要特殊用药(主要是抗血小板药物),而支架由于是永久置入物,需要长期抗血小板治疗。Baldi S和Boris Lubicz等[8,9]报道采用高顺应性的球囊(HyperForm)可以辅助处理更加复杂的如分叉处和小的分枝内(PICA,PCA,AcomA等)的动脉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