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园地》 > 2010年第5期
编号:12705326
治痢一则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中国医学园地 2010年第5期
     1 病例资料

    赵××,男,42岁,农民。2008年8月患痢疾半月余,西医治疗5天不效,延余诊治。诊见:患者体瘦,面色晦暗,言语低怯,断续不接,难以自支。家属诉其下痢赤白相兼,日夜数次,呕恶不食,滞而不爽,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大便常规:颜色黄绿色,坚度稀,黏液+,白血球++,红血球+,脓细胞+。处方:当归30g,白芍30g,大黄12g,槟榔15g,木香8g,黄连10g,黄芩15g,丹皮15g,白头翁30g,炒莱菔子12g,水煎日三次。次日再诊,患者除呕恶外,他证均减。原方去大黄加砂仁、白豆蔻,二剂后痢止呕除,后用四君子汤调理而瘥。

    2 体会

    《医宗必读》曰:“须求其何邪所伤,何脏受病。如因于湿热者,去其湿热;因于积滞者,去其积滞。因于气者调之;因于血者和之。”此患者乃湿热积滞肠中,气血被阻,大肠传导失常所致以上诸证。临床以“邪盛正衰,正不胜邪”为特点。治当速泻其邪实,邪去则正安。故用芍药汤加白头翁清热利湿、调气和血、通下积滞,使湿热积滞从大便而泄,气调则后重自除,血调则脓血自止。加丹皮以加强清热凉血之力,加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于血分之中。诸药合用,面面兼顾,故而获效。, 百拇医药(谭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