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园地》 > 2013年第4期
编号:12693540
营养与龋齿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中国医学园地 2013年第4期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3)04-0085-02

    龋齿的患病年龄,可自乳牙萌出后一直延续到成年以后,一般来说,乳牙的患病率高于恒牙,而其中以幼儿期龋齿率最高。据上海市牙病中心防治所调查的龋齿率显示,3~6岁幼儿中龋齿率占74.9%,龋均(只)为3.9。

    1 龋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龋齿的发病,不是单纯某一种原因,而是由多种内外因素产生的。内因如人体体质与牙齿齿质的构造。它的发育基础与母体及婴幼儿的饮食营养有密切关系。而外因是口腔的环境等,包括食物、水源、细菌等,都可能引起口腔环境的变化,食物中影响最大的是碳水化合物与膳食纤维,两者的影响效果正好相反,前者产生不良的因素,而后者却能产生防龋作用。

    1.1 牙齿结构的缺陷 牙齿本质钙化不良与没有完整釉质的保护层,使牙齿上产生点、隙、裂沟和牙齿排列不整齐,都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如不注意牙的清洁卫生,就可形成细菌繁殖的温床。这些结构上的缺陷给病源微生物活动创造了条件。

    1.2 精制食物和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 如面包、蛋糕、饼干、果酱、糖果等食物容易粘滞在牙央和牙缝里,糖发酵产酸,促发噬菌斑。微生物在齿表面的积聚与繁殖,及其继续保持酸性外,亦可使齿冠与齿根表面的釉质和牙本质脱钙,而乳牙的牙组织比恒牙脆弱,容易被细菌侵蚀。

    口腔细菌 特别是乳糖菌等产酸的细菌,最密切的是变形链球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74 字符